太原晚报:我们对底层的绝望有没有丧失痛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太原晚报:我们对底层的绝望有没有丧失痛感
2010年04月27日 14:49 来源:太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5日,云南昆明两名靠拾荒维生的兄弟俩,因对贫困生活绝望纷纷挥刀自残,弟弟当场死亡,哥哥暂无生命危险。据悉,两兄弟平日靠捡垃圾维生,生活困顿,两人住地仅1平方米左右,里边只有脏烂的被子和鞋子。(云南信息报4月26日)

  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从不代表没有绝望情绪。承认并正视底层民众的绝望情绪,往往是社会进步与制度反省的标识。两个拾荒的兄弟,破烂都捡拾了,尊严也降格了,但仍然没法生存下去,以挥刀自残悲怆收场——— 这多少会让人心生悲悯,进而追问: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绝望?

  所谓绝望,必有突破底线的境况发生,进而逆转个体的价值期待,而容易让人绝望的,大抵来自精神信仰、公平正义期待、生存发展、人格尊严等层面。从马加爵到杨佳,从唐福珍到郑民生,他们的绝望各有各的差异,但个体力量的利益诉求、话语表达被制度性钳制,进而诱发极端行为,却是相同的渊源。

  底层的希望大多是良善的、最低标准的,譬如捡破烂的只想混个温饱而已,但即便如此,“破烂也很难捡”——— 城市为其自救关闭了最后的大门,而户籍制度之上的救济福利又无法普惠到每个需要救济者,百般纠结,才选择了自戕。但如果城管不是那么彪悍,城市不至于有着病态的洁癖,社会生态链对弱势群体不是那么吝啬,制度完善而不至于人人自危——— 捡破烂也该是光荣而骄傲的职业。一来,他们没有向国家社会伸手,靠的是自力更生;二来,这职业也是正经的三百六十行,于循环经济大有裨益。

  社会总有踌躇满志者,也必有山穷水尽者,天赋与后赋的差异,必带来资本与财富的阶层性流动,既得利益和权贵集团更为宽裕,底层群众的剥夺感与无力感也渐次加深——— 这并不奇怪,因而我们才需要制度校准失衡、需要良心调节落差。我们吁求的公民社会,就隐含了这么一个前提:社会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个人权利,并且通过宪政契约的形式加以确认。这种保护不是只讲“效率”的,还得关切“公平”。它不忘优势地位中的不公之源,它也不会规避社会对底层群体的道义与责任。

  可是,他们为什么绝望呢?因为我们对这种绝望疑似丧失了基本的痛感。绝望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 这种断裂表现为某些政策或制度对公平的漠然:比如楼市宏调了,总有彪悍的声音猛烈开炮;比如教育医疗等负担沉重了,总有人大呼“其实并不贵”……

  一个人,或者一个阶层,都有绝望的自由。其实,一个人的丧心病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对秩序与制度的控诉,而这种控诉又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震——— 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小小的绝望感生成之前,就有应然的预警与干预,消弭这种绝望。 邓海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