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的“madeinchina”需要一个代言人,我相信韩寒是最佳人选。但另一方面,我反对高估韩寒的影响力。事实上,在回应《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09年度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时,韩寒说:“我从一开始写书、写博客就只是希望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未想过影响任何人,更没有想去影响世界。我所获得的所谓影响力,其实是很虚无的。”我认为这并非韩寒的自谦和客气之词,而是他可贵的清醒和诚实。
毋庸置疑的是,在今天的社会话语层面,在拥有主流话语权和主流影响力的主流人群中间,不管是年轻者还是年长者,不管是处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在公共话题上,“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知其不可言而不言”正在成为一种普世的生存哲学。
比方知识分子阶层。苏格拉底说,国家是牛,知识分子是牛虻,不停撕咬着牛,牛才能不停地前进。但在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像一群鸭子一样被赶到了利益的池塘,远离了公共表达,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另一方面,比韩寒优秀的时评者和媒体风云人物大有人在,但多少人身在体制中,“吃人者嘴短,拿人者手软”,有时被迫闭嘴,有时主动规避。
与这种沉默迥然相异的是经济学家的高调,可惜,他们很多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以致丁学良教授发出 “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人”的一时之叹。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缺乏人格操守和学术立场的频频发声,最终被公众智慧识破,网友说“专家在今天都是贬义词”。还有一个巨大的现实景象:官话盛行,假话泛滥,明星人物的雷人话语层出不穷。
这些反常的喧嚣和反常的沉默,共同构成了今天中国的话语生态,也成为凸显韩寒声音的巨大参照系,让他的声音显得愈加真实、独立、正常。韩寒的底气来自于他不用在体制内讨生活,也不用被迫把自己犬儒化。这种底气让韩寒不仅对“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知其不可言而不言”的生存哲学说“不”,而且不断站在常识的立场嘲弄反常识,用生猛的观点来表达生猛的拒绝。这是韩寒的最迷人之处。他昭示了一条路,一条不依附于体制却同样精彩活着的路,韩寒提供了这种选择的可能性。
物以稀为贵,韩寒的声音是当下反常的社会话语生态中的稀缺资源。评价韩寒的价值和影响力,不能无视社会话语生态带来的对比效应和放大效应。同时,公众追捧韩寒,更多的不是着迷他的观点,而是在内心层面认同韩寒的拒绝和真实,拔高韩寒不仅误读了韩寒,同时也误读了公众。苟学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