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企业对农民工不再“吝啬”,要想企业舍得涨薪,政府部门也不能缺位。鉴于工人力量分散、议价能力不高的现状,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在劳动执法和维护工人权益方面,特别是在“涨工资”方面,应敢于介入、及时介入,为工人撑腰
企业利润增长曲线是一条陡峭的上扬线,而农民工工资增长曲线却是一条水平线。新华社记者日前对珠三角部分农民工的“钱袋子”进行了摸底。记者发现,不少企业农民工工资与企业利润基本“无关”,基本工资10年几乎没有涨过。(本报今日1版)
一些企业对农民工的“吝啬”,可以部分解释经济回暖之下出现“用工荒”的原因。每月不到1000元的工资,对中西部甚至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也基本失去了吸引力。企业坚持不涨工资的原因,一方面以为廉价劳动力可以招之即来、取之不竭;另一方面,很多出口企业从事的都是来料加工、品牌代工等行当,经过市场招标层层压价,赚钱的空间有限,只能从工人身上“压缩成本”。这种低福利的模式,长期被视为一种独特的竞争力,也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在普遍的低工资环境中,像富士康这样被海外直称为“血汗工厂”,甚至不断有人跳楼自杀的企业,依然能够门庭若市。原因无他,最大的吸引力可能来自“高工资”:普通工人收入可以达到两千元左右,还有集体宿舍住,宿舍甚至还有独立卫生间、空调。这在当地的企业里,已经算很好的待遇了。
看来,去年以来严重的“用工荒”,并没有给部分企业带来教训,也没能“倒逼”多数企业提高工资待遇。经济一转暖,企业日子好过了,就忘了同舟共济的员工。也有一些企业,可能确实无力承担涨工资的成本,一旦提高工资标准,那点微薄的利润就所剩无几,所以只能维持这种低水平的增长。在中央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和创新型发展道路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企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掌握了就业主动权的工人,也会用脚投票,抛弃这些“吝啬”的企业。
也有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虽然业绩逐年增长,却也学会了“入乡随俗”,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甘之如饴。在劳动者权益完善、工会组织一言九鼎的本国或本地区,他们可能也不敢如此“抠门”。究其原因,一些企业主根本没有把工人当作企业的重要财富,而是和机器、厂房一样,仅看做是生产工具,当然也没有要与他们分享企业财富增长的意愿。其实长远看,这也无异于割股啖肉。
资本的目的在于逐利,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就可以无视工人权利,甚至拿人当机器。只有法律法规,才能让资本恢复理性。事实上,人数众多的农民工,早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作为一个集体,还入选了去年《时代》年度人物。但是,他们至今还顶着一个“农民工”的帽子,干着工人的活,却只能享受农民的待遇。因此,要提升农民工地位,首先应该废除这种不合理的用工制度,还给其产业工人的完整权利,才有与资方进行谈判的条件。
以前每到年底,政府部门都会帮着农民工“讨薪”,如今要想企业对农民工不再“吝啬”,要想企业舍得涨薪,政府部门也不能缺位。鉴于工人力量分散、议价能力不高的现状,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在劳动执法和维护工人权益方面,特别是在“涨工资”方面,应敢于介入、及时介入,为工人撑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表示,工会正在探索多种长效机制,支持工会主席帮职工维权,改变工会主席“端老板饭碗不敢维权”的状况。目前,一些地方也已开始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扭转“涨工资”谈判中“劳弱资强”的局面,有的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不用担心因此损害当地的“投资环境”,“血汗工厂”从来不是一个体面的符号。这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只有工人待遇提高了,低水平发展的道路走不通了,才能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倒逼”一些企业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谋发展。(丁永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