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持续蔓延。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部分山区水源彻底干涸,饮水保命成为村民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半月谈记者前不久来到会泽县马路乡大坪村岔口村小组,亲身体验了当地村民下山背水的过程,亲眼目睹了村民饮水的困难、生活的艰辛。
会泽县马路乡距县城92公里,在云贵两省交界处。马路乡党委书记乔虎介绍,该乡境内有牛栏江和硝厂河两条河流过,两条河的位置处于全乡海拔最低点,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不能利用,全是靠天吃水,利用雨季天把雨水蓄积起来作为第二年枯水季节生产、生活用水。由于持续干旱,截至记者采访时,全乡161个水源点因干旱已断流89个,72个水源点水量大幅减小,6935个人畜饮水水窖已有3179个缺水,3756个蓄水量减少。全乡2.4万人、5.38万头(只)牲畜面临缺水困难。
马路乡饮水最困难的是大坪村。“大坪村的岔河、二坪、下大箐、下坪等四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已经完全没有水喝了,必须要到山下牛栏江里背水喝。全村1426人饮水都非常困难,饮水目前是村民面临的最大难题,大部分村民每天都是全家出动背水自救。”大坪村支书张支杰说。
清晨,记者从马路乡政府出发,车在颠簸中行进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崎岖坎坷的石头路尽头。这里是岔河村后的山顶。岔河村位于牛栏江和硝厂河交汇处的大山山腰,2008年才通车,是曲靖市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子,路况极差,只有小型农用车能到达。全村40户143名村民,房子全建在陡峭的山腰上。
弃车向山下步行半小时后,记者来到岔河村。许多村民已经背着水桶、水壶、塑料瓶,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赶着牛马等牲口下山取水了。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村民丁朝科带着大女儿,一路小跑地往山下赶,“要走几公里到山脚的牛栏江背水,每天都要背两趟,不然牲口就喂不活了。”他气喘吁吁地告诉记者。
山下的牛栏江看上去似乎就在不远处,但走起来才知道不那么简单。下山的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坡度多在60度左右,走起来磕磕绊绊,许多路段需要扶着两边的石头才能通过。下山途中,已有部分村民背水往回走了,有70多岁的老人,有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个汗流浃背。
11岁的李章辉赶着驮了水桶的小毛驴,自己还背着一桶水,他无奈地说:“我8点不到就下山了,回到半山腰,毛驴渴了不走,不断回头看山下的江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70岁的丁开明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他边擦汗边说:“我下午还要带着7岁的孙子去背一次,每天都要背两次,要不然不够用。”
一个多小时后,背水的村民抵达江边。只见成群的山羊和黄牛正在江边饮水,取好水的村民坐在沙滩上休息。有的村民在江里洗脸,有的洗头,有的洗衣服,一些小孩脱了鞋子在水边玩耍,一些年轻小伙子激动得大叫着,跳进江里游泳。
“大坪村青石山,我家住在飞崖边;今年遇到天干旱,背水要到大河边。”村民贾明清打满水后,坐在石头上唱起了山歌,“马路梁子高又高,我家住在半山腰,昨天水缸没有水,半夜起来背水喝。”贾明清说,他每天都要下山背水,还要赶着3头牛来饮水,有时候没办法,半夜也要打着手电筒下山背水。
岔河村民小组长戴小普说:“我们这里的生存条件恶劣,平时都是靠天吃饭,雨季把雨水收到水窖里勉强过日子。如今家中的水窖早就干涸了,每天背的水只够一家人吃饭,所有淘米洗菜洗脸的水都必须留着喂牲口,不能浪费一滴。今年的旱情非常严重,目前,村民每天忙于背水保命,完全无暇其他农业生产,眼看老天还不下雨,我们心急啊!”
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后,村民们背着水从江边艰难地往山上走,由于道路艰险,村民们互相牵拉着。年仅5岁的廖明波背着5斤水走在村民中间,小小的额头上冒着汗珠,记者上前要帮他提水壶,孩子死活不肯:“我背的这点水不重,我4岁多就开始背水,已经习惯了。”旁边的村民王筝义解释说:“没有水喝,不管大人小孩都必须来背,能背一点是一点了。”10岁的小女孩丁应仙每天放学后都要到河边背水。“我们几个同学一块儿去,如果跑快点,两个半小时就可以背一次了。”
走走停停,两个小时后,背水大军才回到各自家中。
马路乡党委书记乔虎说:“大坪村连年干旱,村民每年都要背水喝,今年尤其困难,我们给每户村民发了背水的塑料桶,今年或许可以挺过去,但不应该一直这样下去。我们希望能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村民修建水窖等水利设施,彻底解决这里的人畜饮水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本刊记者 浦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