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王家岭矿难“口头名单”也有解剖价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羊城晚报:王家岭矿难“口头名单”也有解剖价值
2010年04月05日 15:19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六天六夜后,施工方公布了153名被困人员的详细名单及籍贯。在4月3日中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煤一建公司工会主席栗辉宣读了这份名单。但由于仅仅只是口头公布,未向记者提供书面资料,其中错漏不少,因而引起诸多质疑。(4月4日《中国青年报》)

  把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搞得这么复杂,也难怪安全生产总是抓不上去。

  不过,这份“口头公布的名单”也并非没有可解剖的价值。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借这份名单倒推出目前公布的被困者人数的可信度。此前,官方发布的被困人员数字经过多次更改,有123人、152人、153人之说,外界对此产生怀疑。另据透露,几天前,报道“被困人员可能超过260人”的一家媒体,已经发来道歉信。可见,相关方面对被困人数是非常敏感的。这不难理解,被困人数的多少,会影响到事故的定性以及最后的问责力度。而一旦人数确定之后,考验的就是企业方的公信力了,倘若有变化,就会引发信任危机。

  由于知情权的限制,公众和媒体都不可能验证目前公布的被困矿工数量的真假,只能由企业来自证清白。如果企业有信心,当然不缺少将被困矿工名单等相关信息坦坦荡荡公布出来的动力,换言之,如果像现在这样的,和舆论玩躲猫猫,大摆迷魂阵,那么公众和舆论只能理解为是缺少信心的表现了。从两名被困矿工有籍贯无姓名,以及被困矿工分布从15省变为14省等种种细节都可以看出,漏洞百出的“自证清白”只能激起更大的质疑。

  “口头公布被困者名单”,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当前矿难治理的一个缩影。矿难发生之后的事件处理机制,本身也是矿难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此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但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乏善可陈。为什么每次矿难发生后,有关死亡人数、事故原因等关键情节都一波三折,扑朔迷离?因为我们既没有信息公开方面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对说谎者相应的惩戒。这本身就是“副总理批示公布被困者名单”的尴尬。

  吴龙贵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