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临近清明,有媒体在经过调查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比较,结论是:比房地产业还要赚钱、还要利润高的行业是殡葬业。举一个例子,比如拿一个骨灰盒来说,批发价只有200多块钱,但是到了消费者手里的时候,价钱可能已经逼近2万。而且像太平间,它在整个殡葬行业这个链条中的作用,可能已经大大超乎了我们普通人的想象。
(播放短片)
解说:
1045元,昨天上午,民政部公布了对各地殡仪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调查结果,样本集中在各地的中等殡仪馆。五项殡葬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骨灰盒。结果显示,五项殡葬费用在全国平均值为1045元。但是这个数字和公众的感受却相差甚远,因为“死不起”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而殡葬业也已经连续数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列。
李先生(市民):
其实一般情况下去太平间的人,所有家属都是怀着一个悲痛的心情去了,他们不能在这些事情上还赚钱,我觉得昧良心。
解说:
李先生,北京人,一个多月前,为父亲料理后事时曾结算了医院太平间的费用,共花费2570元。然而事后仔细核对票据时发现,很多东西并非必须购买,一些明码标价的项目收费也高于定价,而有些东西更是收了费却没有享受到服务。
记者:
没征求您同意的有几项?
李先生:
当时有小陪灵花圈,尸单也算是没有征求我们同意的,还有一个是盖棺罩、驱邪辟邪露、金山银山、路钱和引路幡,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征求我同意的。
解说:
最终,李先生通过找医院理论,向物价局投诉等方式,被退回了1355元。李先生实际真正需要的花费只是1215元,比较之前的2570元尚不到一半。
有记者暗访后发现,很多人都有过像李先生这样的经历,太平间收费混乱在行内是公开的秘密。事实上,像遗体接送、存放、活化等基本项目,目前都是政府定价,民政部调查的数据也表明,全国各地基本相差无几。离谱的价格集中在骨灰盒、花圈这样的丧葬用品上。
商家:
这个是紫檀的。
记者:
这是纯紫檀的吗?
商家:
要说纯啊,都得有主料有辅料,没有说纯的。
记者:
三万八啊?
商家:
对。
解说:
这是另外一家标着檀香木做的骨灰盒,原价23800元,买家刚要还价,商家就主动把价格降到了8000元。
商家:
我这个标得高,这跟您说的是实在卖价。
解说:
不只价格有水份,一个店员还展示了骨灰盒夹层中的秘密。
商家:
都知道好木头沉,那是中间加了东西,这是纯木料的,是一块板。
记者:
实际(好的)应该是这样的,有做假的时候就在这里面再加一层?
商家:
对。
解说:
如此做假,一般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是无法切开鉴定的。更让人惊奇的还有这种标着“用中国航天军事尖端太空材料钛制造的骨灰盒。
记者:
这钛是不是特稀有啊?
商家:
特稀有、特珍贵,全是航天航天器这上面的,人死了“灵魂”要上天啊,是这个概念,这东西(木质骨灰盒)能上天吗?开玩笑,是不是?
解说:
这位老板说,清明节到了,这两天骨灰盒优惠,一个只要3700元。
商家:
它的体积要比(其他骨灰盒)大,全部两毫米钛板的,一副眼镜架2000多块钱,才放5克钛,这2.5公斤钛(才3700块)。
解说:
无独有偶,几天前,天津《城市快报》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个批发价不到260元的骨灰盒,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居然卖到了16000元,差价接近70倍。
就在本周三,民政部发布了中国首部《殡葬绿皮书》,这份报告指出,目前基本殡葬服务价格、管理和执行情况较好,像骨灰盒这样的市场定价的服务价格还有待规范。
入土为安是逝者的普遍心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借助中介服务组织才可以完成这个心愿。但现实是,要想实现这个心愿并不容易,它需要活着的人付出大把的金钱。
据统计,北京现有合法公墓33处,其中最便宜的为树葬的墓葬方式,一平方米价格单穴3000元。一般墓地均在3万元一平方米以上,最贵的则高达近百万,墓地价格高过房地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主持人:
岩松,我们自己的记者在做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殡仪馆,比如说在北京,它是不允许你自己带着骨灰盒去的,只能用我自己提供的。你分析这时什么原因?
白岩松(评论员):
很多人说“死不起?”,背后是什么原因?其实回答起来非常简单:第一,最主要的当然就是垄断造成的。其实我们要去连线一个天津采访这方面的记者,答应得好好的,临几个小时前手机关了,说要去农村出差,拒绝了这个连线。我特别理解他的担心,他可能也感受到了某些压力,因为这涉及到地方的面子、形象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所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理解他。
为什么理解他,又看到了背后的这些东西呢?你想想,我们现在在这里是一个存在着高度垄断的这种行当,而且民政部门有的时候具体管理殡葬的,按理说应该政企分开,结果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他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你认为他会自己剁自己的利益吗?很难。因此就在这儿形成一种垄断,你必须在我这儿买。所以,第一大问题,现在让人“死不起”的是垄断造成的。
接下来当然还有,有的市场定价之后却缺乏市场监管,这是第二个。
第三,我觉得中国人特有的这种丧葬文化,也给别人想多挣你钱提供了太有利的机会。
主持人:
刚才你说第一个是垄断,第二个是监管。比如说像人,一旦逝去了以后,一直到活化,这个程序并不多,市场监管可能牵涉到的(并不多),怎么会缺少监管?
白岩松:
这可不能用“好像看似不多”,去世了然后送进太平间,存放一、两天,然后追悼仪式,然后就活化了。看似程序非常简单,但是这里的道道太多了。比如说,在一个太平间里就能给你拿出一个单子来,有几十项的收费项目。你想想,在悲伤之中的人,他会有这么清醒的判断吗?假如不是他悲伤中主要的家属,是单位的人替他去办的时候,一定征求过家属的意见,家属99%会说挑好的。帮办的人就会理解成是挑贵的,那可能该有的项目都有。
但是,你比如说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就发现这样一个小细节,在一上午几个活化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收取了几十块钱,看似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每人都收了几十块钱的美容费。但是这几个人当中他只整理过一个人的寿帽,但是每个人都是收过美容费的。你想想,这样的环节几十个,加起来又是多少钱呢?
主持人:
所以,刚才短片里面提到的那位李先生,我挺佩服他的理智的,就是在悲痛之余他能看这个单子,而且能把这笔钱找回来。
白岩松:
是。其实就因为一方面是垄断,另一方面缺乏监管,背后也有着,管理部门本身就是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都兼为一身,这是一种因素。然后大家这种特有的丧葬文化促成了他,在这件事上谁都不会有经验,因为对一个家庭来说,往往是五雷轰顶,诺大的打击、巨大的悲伤,这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因此,垄断之后市场可以定价了,于是就会出现刚才记者采访当中的(现象),(批发价)200多块钱,但是卖的时候会卖到1万多。可是当记者到这个特有的殡葬用品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原来价格是这么低,而他们都会告诉你,那些部门就是从我们这儿进的货,但是一转手60倍、70倍、几十倍轻而易举。而又有几个人会在事后去拿着单子去仔细地看呢?而且,事后即使有家属拿着单子仔细看的时候,会不会怕死者不安宁,然后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了吧,反正就这一次。但是,对于殡葬部门来说,一天忙着呢。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在上海不幸去世了,因为遗体不能转运,我们要到上海去举办他的追悼仪式。最后发现殡仪馆排满了,根本插不进缝,最后我们是7点之前去完成的这个追悼仪式。最后你会感慨,看似每天阳光灿烂,但是悲伤却会在很多家庭里,这块是流水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这种痛苦的打击是唯一的,但是他每天挣取的暴利却是流动的,而且最后一算这账非常惊人。
主持人:
殡葬就是希望逝者能够体面的、安祥的、有尊严的离开,但是作为生者,我们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到这一点吗?
(播放短片)
同期:
来自一家房地产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3月份前三周,北京开盘均价为每平方米21100……
昨天下午,杭州市中心的一块挂牌价不到8亿元的土地,在30轮争夺之后,拍出了20亿2千万元。
近一段时间来,重庆的房价也是在不断的上涨,重庆市政府该如何来应对呢?
字幕提示:网络资料
同期:买不起房怎么办?
人必须要有远见,现在土地贵所以房价高,那以后我死了这坟地肯定也高啊,我现在先买坟。我去问去了,您这有没有便宜的?没有,都挺贵的。那您看这有没有经济适用坟,我能不能先来一个,我先住着。
墓地销售人员:
亭子墓是100万。
记者:
多大?
墓地销售人员:
地下2米乘2米的。
记者:
你们是刚开发的时候就是这价吗?
墓地销售人员:
不是,肯定是逐年浮动。
记者:
这也涨,怎么跟房地产似的?
墓地销售人员:
跟阳宅是一样的。
解说:
相比房地产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城市周边公墓的价格也在热炒,其升势丝毫不逊色于楼市,按平米单价计算,坟价在不经意间已经超过了房价。
墓地销售人员:
都是1平米左右。
记者:
起价是25000?
墓地销售人员:
起价是25000,最低的,它就是位置不同。
记者:
这里的一个得多少钱?
墓地销售人员:
最低的17万。
记者:
那一排还有吗?
墓地销售人员:
最顶的,最顶的都没有了。
福寿园工作人员:
土地涨价了肯定要涨,平均要涨10%。
市民:
三十万、几十万,我们的退休工资一千几百块,到哪里买得起。
市民:
我觉得贵了点,双穴的话可能要十几万吧。
解说:
价格固然让大多数消费者无奈,但入土方能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选择。
去年10月,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了“二万五工程”,向特定低收入人群提供总价千元左右的墓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北京等地都相继推出了花坛葬、树葬等多种形式的节地葬,市民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让亲人有一个良好的安置场所。不过,这样的产品到目前为止认可度却并不高。
市民:
我是不想被葬在那儿的,我总想买个墓地吧,我前一辈子苦到现在,80岁的人,再把我放到那个地方,我觉得对我们老人太不关心了。
解说:
位于北京昌平的这家墓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营海葬业务,选择海葬的死者家属可以将亲人的名字刻在这面纪念墙上。而近20年过去,除了最早一批海葬者,墙上依然空空如也。与此同时,墓园也从2003年开始开发更有利润的墓地业务。
墓地销售人员:
在一个树下面挖一个坑,直接撒骨灰或者是埋骨灰盒,3000块钱,一个低保区。拿着低保证明过来,你不拿低保证明过来也能买。
记者:
低保的都是在这儿?
墓地销售人员:
对,下面还有树葬是6500,盖一个简单的小墓穴,在地下的。
解说:
谈到未来,这里的业务员向我们透露,今年整个墓园的销售任务为1500万,而清明正是销售旺季,过去的一个月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万,与之相对照的是整个墓地产业在悄然中蓬勃发展。
字幕提示:电影《疯狂的赛车》片段
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按均价仅售人民币三万元整,值得一生典藏。
您这,还有没有点再便宜点的?
跟你把话都讲成这样了,那抱歉了,我们这里是墓地中的CBD了,没有钱的话可以考虑,请到庙里供养。
主持人:
面对越来越高的丧葬费用,我们来听一听一位专业人士的看法,他是来自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的秘书长伊华。
秘书长,您好。
伊华(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您给我们说一个数字,比如说像生活在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的人们,如果要在在世的时候为自己死后准备一点钱,准备多少钱就够用了?
伊华:
我觉得,现在对整个丧葬消费,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实际上大家还是有一点误区的。刚刚电视片里放到的,就是各地的墓价包括殡仪消费,各方面的价格在不断地攀升。实际上这是个事实,在这个事实的背后实际上有很多原因构成。刚刚您的问题就是,现在目前如果我在生前要把后事进行处理的话,我应该准备多少钱?他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现在我们拿上海来讲,对一些特困的、贫困的丧葬用户来讲,他千元就可以办丧事。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一万块钱左右就可以料理他的丧事。还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家庭条件好的,或者是社会背景比较强的,他愿意花费多一点的钱,这些人也可以得到一种消费需求的体现。
主持人:
说到这儿,秘书长有一个问题,人当他离开这个人世,他是不是有尊严,他是不是很安祥,跟花多少钱给他办后事是不是成正比?
伊华:
我觉得这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有些在丧葬消费当中他不花很多的钱,但他依然做得很有尊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在节地葬产品推销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花坛葬、树葬、草坪葬,包括海葬的这些人,他们实际上选择这种节地环保的葬式,不是因为他的消费比较低廉,就是子女对他没有孝心,或者他自己离开的没有尊严。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葬式,同样在某种意义上,它也体现了一种对整个资源热爱、爱护的一种想法。
主持人:
好,谢谢秘书长,谢谢您!
岩松,刚才也说了,你怎么去说,能够让自己的亲人很好地走,多少钱是一个合理的价钱呢?
白岩松:
它其实背后跟中国传统的这种面对死亡的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我猜想今天的这期节目收视率不会太高,因为很多人一看这个话题,就遥控器一按跑了。因为什么呢?我们在面对一个大家平常比较忌讳的话题。这种忌讳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不谈论它,其实人生就是生、老、病、死,谁都回避不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一个宗教进行这种支撑,因此大家不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更平静的谈论它,其实内心又都恐惧。当出现亲人死亡的时候哭天抢地,而且往往有时候孝子要通过多花钱来体现自己的孝顺,就好像要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的幸福、孝顺等等,全部浓缩在我要给他办一个厚厚的丧事上,正好让那些想挣你钱的人钻了大大的空子,你以为你花了16000元或者18000元钱,给父母或者离去的亲人买了一个那么好的骨灰盒,其实成本价才200多元,他利用的就是你传统文化中间的这种心理。
主持人:
所以说,丧葬费用的不断提高跟我们自己的心态是密切相连的?
白岩松:
当然。其实,我觉得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方面,首先要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规范这个市场。包括有人提建议,中国已经有很多个城市医院的太平间已经取消了。因为好多人可能没算这笔账,接近90%都被个人承包了,它并不是医院太平间的概念,已经被承包了。因此,乱收费、多收费等等屡见不鲜,现在希望能够把它取消,规范化。
第二,政府应该慢慢地像很多城市开始做的这样,把殡葬业当成一个社会公益事业,带有某种公益的事业。另外加强监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改变中国人面对死亡的这种态度,和好像不多花钱就不孝的这样一种感受,活着的时候过好每一天,而走了的时候就像那句老话,死如秋叶般静美。其实,树葬、海葬或者怎么样,如果我们回忆生活中的每一天,跟父母、跟亲人在一起都很开心,这是最好的一生。
主持人:
也就是说,用一种像树葬、花葬、海葬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亲人平平静静、宁静的走,这是最好的纪念?
白岩松:
我说的就是,活着的时候,每一天大家都过得很好,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孝顺吗?如果有矛盾也尽量地去化解,然后在走之后的时候,其实就走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是改革的这样一种丧葬文化。有的时候很多人会去羡慕,西方人怎么放着音乐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