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级政府群众齐心全力抗旱:不让一个人断水(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贵州各级政府群众齐心全力抗旱:不让一个人断水(2)
2010年04月01日 17:1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紧急找水调水战:干涸的山中,引来了河水,冒出了清泉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陡峭,水资源分布不均。大旱当前,地上没有地下有,此处没有别处有。一场规模空前的地下紧急找水地上调水战,也在贵州的山山岭岭间打响。

  贵州584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通过送水、找水、调水,已有479万人,占临时饮水困难82%以上的人口解除了困难,其中大部分是靠找水、调水来实现的。

  肩负水资源调度利用重任的贵州水利系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先后组织全省上万名干部职工奔赴一线,组织应急打井1341口,建设应急调水工程、“三小”工程、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及新辟应急水源1.1万多处,铺设输水管线3600多公里,解决了300多万人口的临时饮水困难。

  3月26日9时52分,安龙县坪寨村打一口深井,水柱喷涌而起。在场的116地质队钻井队员和村民都欢呼起来。面临大旱,贵州地矿部门主动向省里请缨,发挥地质方面的技术优势,紧急布置地下水钻孔161个。以为山区人民解急难的精神,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创造了平均不到一天打一口井,成井率80%以上在岩溶山区地下水勘探和成井率的新历史,目前已有23个钻孔出水,日出水量上万吨,解决了10多万群众的饮水困难和农田灌溉难题。

  不等不靠,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发生在缺水乡间的找水、调水故事,更为艰苦卓绝。

  “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这是贵州不少有水又缺水地方的真实写照。旱灾逼出了人们改变这种状况的精神。从上百米乃至几百米的高差下,通过一级或多级提灌,攀悬岩、安设备、拉电线、架水管,硬是将河水提上了山。

  在缺水的村、村民组,凡能走动的村民,都加入了满山遍野找水的行列。几百米的岩洞,钻过了,无数的岩缝也查看过了,有不少的村就这样找到了宝贵的水。

  人们可能永远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顽强找水,但会永远记住累倒在抗旱第一线的镇干部成名尧、牺牲在找水中的村民申玉光等英雄,如今,他们已被追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开放中富裕起来的村民或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成为解决缺水难题的带头人。

  在平坝县,人们传诵着大关村支部书记邱继民带领村民为水而战的故事。早在今年春节前,村里就开始缺水了,邱继民组织村民找到了两个水源点。但是,到3月10日,村里完全断水了。村支书邱继民又慷慨解囊,出钱出车到7公里外的一个乡为村民拉水,每天给所属的5个村民组各供应10吨水,而建水池、买管件,他一共拿出了近10万元。记者3月28日到这个村采访时得知,过不了几天,这个村的村民就可以用上清洁的自来水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困难再大,也决不让老弱病残人员家中断水

  大灾就是对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大考,能不能实实在在地察民情,解民忧,是一道严峻的考题。

  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的一道道通知下去了。省委组织部的通知中指出:要把解决人民群众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要确保一户不少、一户不漏。

  在麻山深处的望谟县,记者看到了一张图,从取水点到最边远村的74个送水点,一个不拉全部历历在目。每个需要送水的村,每周送水几次、送多少、解决多少人口,标得一清二楚。

  送水到村或组后,通常都是由村民自己到集中取水点取水。山区村民居住分散,一些村民行动不便,家中又缺劳力,到取水点取水负重也有困难。工作要细些再细些,这些人家就成了乡村组织优先保证、送水进家的重点户。

  在习水县二里乡,外出务工人员多,有近800名“空巢”老人,山上的水源枯了,不少老人无力到山下取水。乡里组织乡和7个村的近百名党员干部,分到人头包干,为老人们送水。78岁的村民周承斌家屋后的山泉,去年12月就断流了,她带着小孙女,每天到山下取水,一次只能提一小点,要往返多次。她说:“现在村干部每天都要送两大桶水来,完全够用了。”

  不让无力远行取水的人家断水,也成为社会志愿者们的行动。在兴仁县,一支由25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摩托车抗旱应急义务送水队”,自购塑料水壶,义务送水,包揽了1800多名农村鳏寡孤残等困难人员的送水任务。

  在贞丰县长田乡甘田村杉树林组,有22名“空巢”老人无力远行取水,乡里决定出钱到有水源村拉水,将送水到家的任务交给了主动请缨的王景伦等三位青年村民。隔一两天送一次。这一送就送了200来天。

  千方百计,不畏艰辛。在贵州山区崎岖的山道上,在令人揪心的大旱中,地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这样用行动实践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志愿者用行动传播着民间的友爱。(记者 周晓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