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逢一年清明节,上坟扫墓、祭奠先人,成为中国人的一件大事。这其中,蕴含着血缘种姓的认同,有后人对前人的情感寄托,同时也表现着一种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
然而,如今的祭奠活动,似乎出现了不少越来越低俗化的现象,不仅水陆道场挥金无数,“锡箔元宝”越烧越旺,而且“另类”祭品也一年比一年荒唐可笑。武汉媒体近日报道,当地祭品除了有纸扎的“别墅”、“轿车”、“二奶”外,还有用异性港台明星乃至洋明星美照与已故亲人照片合成的所谓“结婚证”;而在沿海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把烧纸钱变成烧真钞等现象。如此这般,把个好端端的清明时节,弄得是一片乌烟瘴气。
我想,九泉之下的灵魂倘若有知,也一定会大声疾呼:如果真有那份祭奠的心意,就请还清明节以本来的“清”和“明”吧。清明时节,大地回春,它的得名是因为此时草木萌动,大地泛青,大气洁净。古人说清明节乃“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为此,今人又何苦用种种低俗的祭品与祭礼,去玷污这清澈纯净的清明呢?
生与死的自然法则使人类无法逃避死亡,由是,殡葬习俗得以世代因袭。在中国历史上,厚殓重葬等习俗曾长期盛行,一处处耸立的坟茔无言地承受着岁月的剥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提倡火葬,改革礼俗,到处耸立着坟茔的现象业已少见,种种将贵重物品陪葬的蠢事也大大减少。与此同时,九泉之下的“鬼魂”倒也安分,并未因“少什物”、“缺钱花”、“受饥寒”而“新鬼烦怨旧鬼哭”,将灾祸降临给活人;相反,人世间倒因此而少了些生态受损和物资浪费,多了些祥和与清明。
来自自然最终融入自然,这是人类最本质的回归之路。对于逝者而言,“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而于生者来说,倡导一种既符合中国传统心理又适应现代文明的殡葬与祭奠习俗,则是一种责任。有些人祭奠逝者,想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过上现代化生活,这种想法和做法,不管有多么时髦,其实都显得愚昧。我们祭奠逝者,主要是寄托哀思,表达一分缅怀之情,如是,敬上一束鲜花等,又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纪念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