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镇是云南省陆良县的一个乡镇,名字的意思是“翻花”:一个锄头下去,水就会从地下翻涌出来。记者日前来到该镇蔡官营村和戚家山村时,这里不仅翻不起花来,连水井都已干枯,成片的麦田完全枯死。在离陆良县不远的沾益县西平镇火石坡村,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
个村民在热火朝天地平整水田,为水稻育秧做着准备。两个村子同样面对大旱之年,距离也并不遥远,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今年西南地区出现的重旱,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工程性缺水”也是重要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在雨水丰富的西南地区,在特大干旱面前,有无水利工程结果也相差甚远。这既凸显出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的巨大作用,也折射出水利工程长期欠账的弊端。
有无水利工程两重天
芳华镇是云南省陆良县的一个乡镇,名字的意思是“翻花”:一个锄头下去,水就会从地下翻涌出来。记者日前来到该镇蔡官营村和戚家山村时,这里不仅翻不起花来,连水井都已干枯,成片的麦田完全枯死。
在离陆良县不远的沾益县西平镇火石坡村,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个村民在热火朝天地平整水田,为水稻育秧做着准备。
两个村子同样面对大旱之年,距离也并不遥远,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差别就在于能否用好小塘坝、小水窖等看似不起眼的“小工程”。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贵州。贵州省盘县近两年对松官、许家屯两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这两座水库增加了蓄水能力,10余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丝毫没有受到这次大旱的影响。2009年,盘县自筹6200万元资金新建的哮天龙水库,在当年10月就投入使用,每天向新城区供水1万立方米,使红果新城区8万居民用水无忧。
此外,由于云贵高原群众居住分散,一旦遭遇大旱,群众赖以生存的小水窖在缺少水源补充的情况下很难抵抗旱情,人畜饮水很容易出现困难。
不过,西南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复杂的地势,要想修建水库也并不容易。这种情况下,小水窖、小塘坝等“小工程”就显示出它的作用来。记者寻访受旱乡村时,随处可见大小不一、或方或圆的水窖,可以在雨季汇集雨水和山水;有些水窖还配了引水渠,滋润周边田地。
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达瓦认为,没有条件修水库的地方,就应该多修、加修小水窖。“这次抗旱,农村的小水窖发挥了很大作用。”
旱情凸显水利工程长期欠账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这次大旱充分暴露了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地区的极端重要性。
在贵州省兴义市的油菜基地,2万余亩连片的油菜由于干旱已经全部枯黄,油菜荚轻轻一捏便全成了干粉末。而在兴义木浪河水库下游的马岭镇乌拉村,记者看到的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2000多亩农田绿油油的一片,村民们正抓住灌区放水的时机,忙碌着给农田施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西南地区水量丰富,但大型水库和骨干水利工程很少,且大多数水利工程都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年久失修,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这导致很多地方基本上只能“靠天收”。贵州省黔西南州水利局局长刘光学向记者介绍说,该州多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260毫米,水量较为丰富,但该州小型以上水库仅有116座,由于水利工程设施严重不足,造成小旱年年有,大旱三五年一次。即便在没有发生特大干旱的2009年,该州水利工程供水量也仅为4.65亿立方米,缺口2.95亿立方米。
其实,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并非西南地区独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18.26亿亩耕地中,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此外,还存在抗旱规划滞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严重短缺的现象。
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了对103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审计调查结果。审计结果显示,103个县中有83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2006年至2008年,上述83个县计划配套9.7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46亿元,未到位资金4.33亿元,到位率为56%。一些地方将配套资金缺口转嫁到农户身上,导致群众自筹比例增高。
“说到底还是资金投入问题。”刘光学说。
加大投入刻不容缓
黔西南州兴义市猪场坪乡小龙潭村是记者在这次采访中见到唯一一个几乎没有受到干旱影响的村。由于小龙潭村有一个巨大天然泉眼,该村村民不仅饮水无忧,农田也能得到及时灌溉,而敬南镇的老百姓已经70多天都靠政府送水赖以维持。
“如果小龙潭水利工程建成,受益的将是猪场坪乡和敬南镇的3万多人、4万多亩耕地、1万多头牲畜。但整个工程的总投资高达1.6亿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刘光学说。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水利设施投资规模达1427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加大投入的作用在这次抗旱中也得到了显现。近年来,水利部采取打捆立项的形式,启动了“润滇”“滋黔”“兴蜀”“泽渝”一期工程建设,安排建设的92座中型水库已有20多座竣工并发挥效益。以重庆为例,与2007年大旱相比,今年大旱降水减少三成,而减灾效益增加四成。“泽渝”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8座中型水库,整治2200余座病险水库,建成5万余处饮水安全工程,新增、恢复蓄水5亿立方米。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还有星罗棋布的“五小”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成为抗旱坚实的物质基础。正是这些工程,使很多旱区群众吃水不愁。
刘宁表示,抗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做保障,也要有法律法规、抗旱预案、组织体系、指挥系统等的顺畅高效运转。
“只有加大投入,长期进行水利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民生、惠三农。”刘光学说,这场罕见的干旱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李金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