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旱区见闻)云南罗平:石缝流出的生命之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南旱区见闻)云南罗平:石缝流出的生命之水
2010年03月26日 18: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云南省罗平县去年入秋以来,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旱情灾害最重、受灾范围最广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的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百姓愁水更愁来年粮。 中新社发 王金祥 摄


 

    云南省罗平县去年入秋以来,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旱情灾害最重、受灾范围最广的秋冬春三季连旱的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百姓愁水更愁来年粮。 中新社发 王金祥 摄

  中新社罗平3月26日电 题:云南罗平:石缝流出的生命之水

  中新社记者 史广林

  汽车奔驰在前往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唐梨凹村的公路上,路两旁到处是因为干旱而提早凋谢的油菜花,随手掰开一支,里面要么是小颗粒,要么就是一个空壳。

  从唐梨凹村村口往山上走,沿着已经干涸宽不足30厘米的水渠道前行约300多米,记者见到了七八个正在岩石边排队接水的村民,他们无精打采地守候在水渠的尽头,地上排满了等待盛水的大水桶。

  水是从岩石缝里滴出来的,然后在一片凹进去的石板上汇流,一根竹竿制成的简易水管插进石板突出的一部分,将水以略快于“滴答”的速度“流”进下面的水桶。

  “我早上8点没吃饭就来等了,这都两个小时了,前面还有12个水桶。”正在等着接水的杨秀珍对记者说。

  另一个村民插话道:“从去年12月份他们就开始在此处排队取水,这个水源点是村子周围唯一的一处。无奈水不成流,一个多小时才能接满容量50斤的水桶,几乎每天都是24小时有人在此等水。”

  苗族大妈熊大翠对记者说:“一天最起码要50斤水,自己吃一半,牛、马、鸡吃一半,每天都得来。”

  谈话间,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乡里的送水车来了......”村民纷纷背起水桶向村里奔去。

  唐梨凹村村长熊云称,该村共有37户158名村民。村里的田地都是“雷响田”,靠天吃饭,今年已经没有了收成。

  在村民熊自芬的家里,四只大白鹅“嘎嘎”得在正屋门前乱叫,两个孙女各捧着一碗玉米面干吃着。记者掀开吃饭的两个大锅,一个里面是吃了一半的玉米面,一个是水煮干白菜。熊自芬说,孩子们都吃怕了干白菜,但是没办法。看到屋子里堆放着几盆脏衣服,熊自芬有点不好意思,“背回来的水要过活,洗衣服要到50多里外的多依河洗,但是来回路费得20块钱,半个月才去一次。”

  据大水井乡副乡长马省阳介绍,大水井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土如珍珠水如油”之称,水资源极度缺乏。全乡1845个小水窖已基本干涸,所辖133个自然村有101个受到重灾,23287人、8368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3万亩油菜全部绝收。全乡唯一一辆5吨的运水车,加上各村进行自救的几十辆农用车,自干旱以来从未停止运水。无奈受灾面积太大,有些村子两三天甚至更久才能等到一次送水。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唐梨凹村的时候,天空传来几声闷响。村民说,那是政府在村头山坡上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希望早点下雨。(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