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等干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2007年中等干旱
2010年03月26日 11:26 来源:中国天气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7年全国主要干旱示意图(国家气候中心)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7年我国年降水总量接近常年,但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与常年比较,西多东少,其中西北地区中西部明显偏多、东部地区中间(淮河流域)偏多、南北偏少,其中北京、内蒙、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地较常年偏少1~3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年内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干旱,主要的干旱事件有: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四川盆地出现初春旱;内蒙古、辽宁和吉林初夏旱严重,黑龙江遭遇历史罕见夏旱;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7月至8月上旬降水持续偏少,伏旱严重;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江南、华南又发生了50年一遇特大秋旱连初冬旱。2007年,受旱较重的省(区)有: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宁夏、湖南、江西、河北、河南、陕西等。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全国因旱受灾面积多于1991年以来的平均值。

  2007年我国旱灾总体评价是:中等干旱年景。

  主要干旱特征及影响

  2007年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2939万公顷,比2006年增加865万公顷,绝收面积319万公顷,干旱面积略多于1991年以来的平均值,其中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湖南、甘肃6省(区)因旱绝收面积占全国因旱绝收面积的74%。2007年我国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5.2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717.2亿元,另外,全国共有接近1.6亿人次受到旱灾影响,2990万人次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1、黑龙江遭遇罕见夏旱

  夏季,黑龙江大部分地区温高雨少,发生历史罕见的夏旱。6月11日至8月10日,黑龙江省平均降水量仅为143.1mm,是1951年以来的次少值(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发生在1954年)。同时黑龙江省夏季气温异常偏高,为仅次于2000年的历史第二高;其中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21.0℃,比常年同期偏高2.3℃,为历史同期最高。降水少、气温高造成黑龙江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其中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和松嫩平原北部,旱情严重时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10~20cm干土层。全省农田受旱严重,面对严峻旱情,黑龙江省各地积极采取打抗旱机井、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全力抗灾夺丰收。

  8月中旬后,黑龙江大部出现有效降水,使旱情得以缓解。

  2、江南、华南发生50年一遇特大秋旱

  9月下旬至12月中旬,江南、华南及西南东南部降水明显偏少,其中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福建6省(区)平均降水量仅为73.1mm,为历史同期次少值(最少为1992年);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日降水量<1mm)一般有30~50天,其中江西南部、广东西部长达50~70天。长时间少雨致使上述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秋旱,干旱持续到初冬。因旱造成300多万人、250多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主要江河湖库水位持续走低,城市供水、航运和水力发电等受到很大影响。

  干旱少雨使江西赣江南昌站、抚河李家渡和鄱阳湖都昌等省内多个水文站水位创新低。至12月10日,抚河李家渡站低于历史最低水位70多天,赣江下游达3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致使鄱阳湖提前一个月进入枯水期,且水位之低为历史同期罕见。持续干旱对农作物也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降水少,漓江水位持续下降,水位比往年同期偏低50%,漓江旅游黄金水道被迫调整旅途航线。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