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窖虽然不能解决作物灌溉等问题,但基本能解决人畜用水。”梁正祖说,近年来,该村靠着微水工程、美好新村工程,修建微型水窖60余口,雨天蓄水,旱天解渴。目前蓄水最多的水窖还有半水窖(15立方米),可供一5口之家、三头牲畜三个月用水。
育足秧苗保栽插
“正月三十育的种子,现在有3厘米左右了,昨晚大风把薄膜吹坏了,今天买几斤新薄膜回去重新覆盖。”24日下午3时许,到西林村村委会附近农资店铺购买薄膜的村民陈明金告诉记者,虽然天旱没水源,但他还是在地里育了5公斤种子旱育秧。“只要在端午节前栽插秧苗都有收成,我做了两手准备,先把秧苗育足,实在没水源,再改种玉米、红苕。” 陈明金说。
“全村800多亩水田,目前仅有10多亩田里有花花水,但家家户户都在地里育好了秧苗。”梁正祖说,西林村旱灾年年发生,村民们早已掌握农业生产规律,在育足水稻秧苗的前提下,育足了玉米苗、红苕苗。
拓思路调结构促增收
23日10时许,在横江镇五角村,打工返乡创业的文茂伦正指导农户们培育巨桉树苗,连片的巨桉树苗基地约有400多亩。“这些种植巨桉树苗的土地都是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而来,我们公司联系了100多农户合股,把这些作物产值不高的土地再利用。”在这些生机盎然的田地里,一株株茁壮成长的巨桉树苗已有20多厘米高,绽吐的新芽孕育着希望。
横江镇约有1/3的壮劳力都在外奔波,留守在家的多为“胡子兵”、“儿童团”,遇到干旱时更是无法耕种。“鉴于这种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改种其他耐旱的作物。”横江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刘光平说。
“我这是四层保温、保湿,第一层薄膜覆盖苗床,拱上面是第二、三层薄膜,覆盖在大棚上的是第四层。”23日15时许,记者在厚石村大井坝魏刚锋的瓜棚里看到,工人们正在为瓜秧覆盖几层薄膜用于保温、保湿,指头大小的瓜秧已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2008年,魏刚锋承包50亩土地,改造成大棚西瓜的基地。2009年他的大棚西瓜产量12.5万公斤,销售收入20万元左右。魏刚锋说,大棚西瓜的抗旱能力强,他种植的早春红玉第三代又是良种,只要管理规范,会有好的收成。
奋战一线 抗旱减灾保民生
“旱育秧6尺开厢,厢面宽1.2米,施底肥一定要酸性肥料……”23日9时许,横江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雷超均与分管农业技术的科技人员一道,在石马村为当地20多家农户指导了旱育秧栽培等技术,技术人员反复向农户交代栽培要领,并传授了一些节水保秧的窍门。
“我们镇9个领导分成4个片区分头指导抗旱工作,我和镇人大副主席郑启友联系的五宝片区,有7个村、1.7万人口,受旱面达到70%以上,人畜饮水都有一定困难。”雷超均说,两小时前,他和镇长刘杰等分头下到灾情严重的张窝、石马、油房等地检查、指导群众抗旱救灾。
“对在正常年份栽水稻很困难的田块,下决心‘走旱路’种旱粮,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将望天田改种玉米、大豆、杂豆或其它经济作物。”镇长刘杰说,该镇旱灾几乎年年发生,镇上对抗旱救灾的策略都是早安排,早投入。今年,该镇已投入抗旱设施650余(台套),组织抗旱人力1200余人次,自筹资金和各级各部门投入资金60多万元用于水利设施修复;育播旱育秧1300多亩,基本保证了全镇上万亩农田栽插的秧苗。(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