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唯一的水沟去年10月就干枯了,45户人家只能辗转去10多公里外的水库拉水;干旱加剧,他们每天必须翻过山头,到两公里外的村口,背回外界送来的水……
这是南方报业东线报道组在云南宣威市热水镇半坡村看到的场景。昨日,报道小组来到海拔2300米的云南东北部苗乡。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欠发达,百年一遇的大旱使得苗寨人民生活更加困难。
翻山背水要走1小时
哪里受灾最严重?在提前获知宣威市的初步情况后,南方报业东线报道组马不停蹄朝着这个目标进发。报道组一路驱车来到距离曲靖市约100公里的宣威市,然后直奔热水镇半坡村。
一路上山路蜿蜒,车轮碾过尘土飞扬,从镇上到村里本来才10公里的路程却走了40分钟。16时10分左右,报道组终于抵达目的地。
刚到村口,记者发现,身着苗族服装的20多位妇女正坐在树下。“她们在等着背水”,热水镇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时,一辆装有20多桶水的货车到达村口。
65岁的苗族大娘王金义在等水队伍中年纪最长。一桶水,足有50斤重,她过去抱住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才把桶从车上卸下来。然后,她把水放在旁边的小坡地上,用绳子穿过桶把进行简单捆扎后便蹲下准备背。她双手试图托起桶底,但人却站立不起来。最后还是在旁人的帮助下才成功。
王金义告诉记者,村里唯一的小水塘从去年9月就没有水了。为了这一桶水,她要翻过100米左右高的山顶才能到家。“我家离这里有4里路,背回去要1个小时。”
为了解决村里的饮水问题,热水镇从2月4日便开始送水进村。“往年最多只要送水一个月,今年已经快两个月了!”热水镇负责人说。
缺水不得不贱卖牲口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村旁山腰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一个小水沟,这就是村民赖以生活的取水点。村民们叫它为“大塘子”,但它并不大,沟底最深处离外延壁也就1米高多一些。
在沟底旁边,一个少年正在拿瓢舀水,但由于水量太少,他舀完一瓢后要等好一会才能舀到第二瓢。桶里的水极其浑浊,“用来喂牲口”,他告诉记者。
“怎么没有打井?”面对记者疑问,山坡村上一级的格依村副支书傅正斌苦笑着回答说,“这里海拔高,地质特殊,没人打井。今年我们还试了一次,打了2米深都只有一点点水,后来就放弃了。”
水源不足,半坡村不少村民不得不贱卖牲口,“我家5只羊都卖掉了,只卖了1000多元,以前可以卖到2000多元的!”杨凤刚告诉记者,自1月份开始,干旱加重,很多人开始卖羊、猪,这使得价格变得特别低。
全村唯一水源为何是个小水沟?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我们就是到大塘子去取水。”32岁的杨凤刚回忆,而他的上一辈也是如此。刚开始水还够用,但随着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塘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
“怎么不挖深加固?”全村45户171人仅仅依靠一个小水沟,记者十分不解。
“没有水泥,没有资金来源!”杨凤刚说。
“怎么不建一个大一点的水塘?”“这里土质不行,水一冲就会变成沼泽!”
“村里经济条件太差”,杨凤刚告诉记者,由于高海拔、气候凉,半坡村不能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同时村四周被山环绕,交通不便。村民只能种植苞谷、洋芋等作物,基本维持生存;经济来源则主要靠采摘草药、松子卖到镇上。
“已向上面反映过”
怎么解决饮水问题是摆在半坡村面前最大的问题。杨凤刚表示,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村里只能向外界求助。村领导已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但还是没有得以解决。
据他分析,要想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做到:一,把大塘子挖深挖宽,用石头、水泥和混凝土加固,同时装上水管,把水送到各家各户;二,每家修建水窖。要打一个20(立)方以上储水能力好的水窖。
“有了大的水塘,就能蓄更多的水了;每家建了大一点的水窖,储水也多了。这样就可以基本保证了。”杨凤刚说,但修塘铺管投入至少要17万元,修建一个水窖要花4000元以上。
非生产性水利工程难获资金
据热水镇负责人介绍,镇里对小水利工程建设每年投入的资金支持为2000多万元,其中主要投在沟渠管网工程和对小水窖补助。其中,小水窖的补贴从2003年的500元/口上升到1500元/口。
事实上,有着中国烤烟第一大镇之称的热水镇并不缺钱。2009年,其财政收入就有3000多万元,但由于乡镇级财政基本是“吃饭财政”,没有太多剩余,因而对基础建设也是有心无力。
据了解,该镇的水利建设投入经费主要是来自烟草部门。“烟草对水利的投入,要考虑是不是具有生产性,就是看能不能方便烟叶的种植。”热水镇负责人透露。
而像半坡村这样自然条件艰苦的自然村在热水镇并不少,由于山高气温低不利于烟叶种植,因此要想获得烟草部门的资金支持十分困难;此外,由于村民自有资金十分有限,半坡村连获得1500元补贴的机会都没有,“工程要修好了才能拿到补助”。
针对半坡村的饮水困难,该负责人表示,正在想办法解决,“争取申请到国家专项资金”。同时,随着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旱情的重视,热水镇也希望国家和省市政府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 南方报业报道小组 黄应来韩海阔杨映波 赵永峰发自云南宣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