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护防劫,商船能有多大作为?
2010年2月21日,朝鲜籍油船“巴拉凯尔1”号在亚丁湾中部海域遭到海盗袭击,船员积极采取反海盗措施,致使1名企图登船的海盗落水。8名海盗被随后赶到的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法拉格特”号拘捕。
对此,中国交通运输部特派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协调员许玉付评论说:“篱笆扎得紧,野狗进不来。防海盗反劫持,不仅仅是护航军舰的事,过往商船同样大有作为。”他建议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商船要成立反海盗安全小组,经常举行反海盗登船演习,配备、完善各种反海盗措施,同时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瞭望观察,提高自护能力。
记者在中国商船“康盛口”号采访时了解到,船员们主要从早期预警、阻止登船、阻滞控船和固守待援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抗海盗袭击,盾牌、栏杆挡板、高压水枪、防弹衣和燃烧瓶等器材一应俱全,撤退路线、进入密封安全区等应急预案科学有效。
商船的防范,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船员的战斗精神也同样是确保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指挥员邱延鹏给记者举了个事例。去年,我国商船“富强”号在多名海盗强行登船并开枪射击的危急关头,全体船员英勇无畏,在两名船员被射伤的情况下,3次掀掉海盗用来登船的挂梯。邱延鹏说,当前海盗活动暴力化特点愈加突出,过往商船随时都会与海盗正面交锋,流血牺牲的可能性客观存在。船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应接受一定的反海盗技能培训,这样才能为军舰前来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反制海盗,主动权该如何掌握?
昨天的经验,今天未必能管用;今天的经验,明天未必能奏效。经过一年多的“躲猫猫”,海盗作案特点、规律、手法不断变化更迭。在这场正义与犯罪的博弈中,顺势而变者方能掌握主动权。
为了有效应对海盗活动,去年以来,不少国家先后在亚丁湾周边派出反潜巡逻机和无人机,不仅大大减小了护航行动的风险,降低了成本,同时显著提高了对海盗实施精确锁定、及时驱离、有效防范的效率。有分析人士认为,为应对当前海盗活动新特点,必须强化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手段运用。
此外,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各国海军广泛开展合作,在因特网上建立的“水星网”、“非洲之角”等网站成了各国海军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平台。第四批护航编队副指挥员顾礼康说,中国对护航国际合作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框架下,与相关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多边护航合作。我国海军护航编队先后与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欧盟的护航舰艇指挥官进行会面交流,并与俄罗斯护航编队开展联合军演。这些举措,对于促进各国海军交流与合作,提高护航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执法不易,怎样才能掌握证据?
第四批护航编队副指挥员顾礼康说:“从本质上讲,我们是用军事力量在执法,海盗并不等同于军事意义上的敌人,因而受相关法律限制,我们对海盗的打击面临诸多难题。”海军东海舰队法院副院长周建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就像警察抓小偷一样,不能因为某个人看起来像小偷就将他抓起来,必须人赃俱获才行。”
然而,对海盗作案“抓现行”并非易事。为了规避打击和制裁,索马里海盗作案手段更加隐蔽,航行时用防水油布遮盖梯子,遇军舰临检时将武器投入海中,伪装成渔船或货船,使得护航军舰很难用传统手段识别并确定海盗身分。如何及时有效掌握海盗活动的证据,是当前护航行动中亟须解决的难题。
为此,周建明建议,作为证据链的重要环节,被海盗袭击的对象——商船要做好取证工作。船上要安装覆盖全方位的各类取证设备,尽最大可能详细摄录海盗接近、袭击、登船等各个环节的资料,为护航军舰采取临检、抓捕行动和国际社会对海盗进行有效审判提供确凿证据。(徐叶青 李义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