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州旱情达特重级 群众缺水困难让人揪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贵州黔西南州旱情达特重级 群众缺水困难让人揪心
2010年03月22日 14:0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时13分报道,到3月21日为止,贵州重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黔西南州已经连续226天干旱,旱情达到特重级。水,成为黔西南州群众最宝贵的生产生活资源。中央台驻贵州记者陈屹3月18日深入黔西南采访,深刻体会了当地群众水贵如油、惜水如金的场面,现在我们连线陈屹。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黔西南旱情发展?

  记者:黔西南旱情发展到今天,已经连续227天干旱,旱情达到特重级。全州因旱造成240多万人受灾,176.99多万多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98.27万亩。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干旱已造成全州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以上。20日,黔西南州启动水旱灾害应急预案Ⅰ级响应,动员社会力量努力为群众送水解渴。

  主持人:在贵州最严重的旱区采访,你见到了什么?

  记者:3月18日,从贵阳出发越往黔西南方向走,越是让人揪心。一路上,我们看着田野的油菜花从满山遍野到零零星星,过了安顺与黔西南的分水岭北盘江,喀斯特大山荒凉灼热,原本应该山花烂漫的山头,满眼尽是枯干的灌木丛、树枝和点火即燃的野草,黔西南的地界上,小麦与油菜地,枯黄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在燃烧。

  采访路上,无奈的老百姓到处都在割麦苗、油菜苗,兴仁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文元告诉我们,别看土里还有苗,实际上,黔西南的小麦、油菜绝收已成定局。我不相信李主任的说法,在多个地方下到田里,用手捏拿看似饱满的麦穗和油菜,结果全是空的,麦子壳里无浆,油菜粒里无油。

  平常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对水有如此的认识,这次到了基层,当看到村民们下到10多米深的水井,一瓢一瓢舀着浑浊的泥水,要澄上两天才能喝;看着兴义市海子村深山里的农民腰系绳索,下到深井,用牙咬着水桶,脖子上青筋直冒的场景,我对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缺水不单影响了群众的生活,更影响了农业生产。黔西南州顶效镇绿化村是一个以培植果树远近闻名的村子,往年这个时候,村子的万亩桃花节已经开始了,但今年受干旱影响,桃花纷纷落地,节日取消了,对于今年秋天的收成,村主任杨明全说,连续8个月滴雨未下,缺水,没有希望了!百德镇新元村农民杜胜仁说,现在村里人能够见到水就是幸福,老天不下雨,村里不少人家卖了猪牛保人的用水。海子村的齐顺涛的媳妇陈兰说,平常山里人家都吃望天水,现在干旱,政府不断在想办法,群众也在找水自救,村民用水非常节约,她现在每次做饭的淘米水不会倒掉,还要留着洗衣服。

  主持人:在一线采访,有什么样的事情让你感动?

  记者:一线采访,群众缺水的困难让人揪心。但每天又都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情。在王家湾水库,百德镇镇长王宇看着库底的裂开的泥逢,拼命用手去搬动泥块,眼眶湿润地看着记者说:“我这镇长没当好,天不下雨,老百姓困难,我们除了送水、找水,却回天乏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爱民忧民的心态让我感动。

  从大山村采访回县城的路上,我坐的县里的工作车,路边的小孩看见车上有红色的抗旱标语,高兴地喊“送水了”。现在,黔西南各地,消防车、拉水车、摩托车、忙碌在山道最深处,干部下基层,每人一桶水,送水成为山区崎岖盘旋的公路上最亮的风景。送水车来,缺水的百姓带着盛水的器具沿路等候。19日,我们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新场村干涸的水窖前,州消防拉水过来,水填进水窖的瞬间。村民纷纷拿着水桶有序排队取水。那场景让人感动。

  这种感动有太多太多。目前,黔西南各地抗旱送水、找水工作从州委书记到村组长,层层到人,责任明确,帮助群众送水、找水,解决受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受旱农村群众情绪稳定,抗旱信心坚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