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和白宫记者“躲猫猫” 回答提问时偷换话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奥巴马和白宫记者“躲猫猫” 回答提问时偷换话题
2010年03月22日 10:26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作为通晓公关手段的政客,奥巴马总是既能躲开媒体的明枪暗箭,又能借助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晴川发自北京 在美国,最能体现官员与媒体关系的是总统与新闻界的互动。没有一个总统是打心眼里喜欢媒体的,因为媒体总是在挑刺,还不时给总统一点难堪。而且,通常的规律是新总统上任之初,往往有一段蜜月期。但时间一长,双方就开始发生摩擦,看不顺眼。

  总的说来,在竞选总统期间和上任之初,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一直是媒体的宠儿。在对待媒体时,奥巴马颇有肯尼迪遗风,待人接物是他的长项。但他也终究逃不脱总统与媒体关系发展的既定轨迹。执政一年,主流媒体纷纷开始挑起他的毛病来。

  不过,奥巴马毕竟是个通晓公关手段的政客,他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既能躲开媒体的明枪暗箭,又能借助媒体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

  跟白宫记者“躲猫猫”

  媒体在美国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但真正掌握这个权力的是一个特殊的记者群体——常驻白宫记者。

  这些记者天天跟着总统跑,出访时还能坐总统专机,被戏称为“白宫新闻兵团”。他们大多是各主流媒体大牌记者,资格老,脸皮厚,胆子也大,而且有种种“特权”。如有一位叫海伦的老太太,数十年如一日地参加白宫新闻发布会,每次都坐在前排的一个固定位置,一有机会就提一些令人难堪的问题。倘若发言人或总统本人对她有所微词,她只凭一句:“我刚到这儿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里呢!”就一准能将对方噎回去。

  既然得罪不起,奥巴马就选择了避其锋芒。比如,从去年7月开始,他就一直没有在白宫开过新闻发布会。而这种发布会,一直是白宫常驻记者们向总统“发难”的最佳平台。奥巴马偏偏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让白宫记者们等了整整七个多月,直到今年2月才又开了一次发布会。根据记载,这是近十年来美国总统两次新闻发布会之间最长的间隔。

  回答提问时偷换话题

  更令白宫老记们气愤的是,奥巴马在这次久违的新闻发布会上还使用了一个“阴招”,限制他们的表现机会。按常理,总统会在发布会上先来一段开场白,但时间不会很长,也就几分钟。但奥巴马的开场白却通常要占十分多钟,这摆明就是在挤压媒体的提问时间。

  在美国,总统新闻发布会的时间通常是一个小时。这样一来,媒体记者的提问时间只有五十分钟。不仅如此,奥巴马每次回答问题的时间也很长,而且常常偷换话题讲自己想说的东西。这样媒体提问的机会就更少了。以往,每次总统新闻发布会都会有十二三个记者提问。但奥巴马的这次发布会,只有六七个记者有机会提问。

  看批评来信警醒自己

  尽管奥巴马这样做有些“损”,主流媒体却不能指责他“有意脱离舆论监督”。与召开新闻发布会相比,他更喜欢接受独家专访。因为这样更能系统地阐明他的理念和主张。据《纽约时报》统计,他在上任第一年共接受了161次独家专访,远高于两位前任克林顿(53次)和小布什(60次)的同期水平。

  同时,奥巴马还喜欢采用网络等新手段了解民情,比如在视频网站YouTube接受网民提问。此外,他还喜欢“深入基层”,到大学和社区召开座谈会,现场互动。

  在白宫每天收到的4万多封邮件中,有一半说奥巴马是“傻瓜”。但奥巴马在今年3月10日却半开玩笑地说,他的手下并没有为他挡住来信者的不满,工作人员会挑选10封有代表性的信件供他在晚上回到官邸后阅读。奥巴马时常提及白宫每天收到的大量信件,并称,那些挑来供他阅读的信件帮助他刺破了总统的“泡沫”,并与美国百姓建立了联系。

  一位白宫发言人说,总统和民众直接建立联系,是因为奥巴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民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及让他知道人民在想什么”。如果只和华盛顿的主流媒体打交道,就像生活在一个“玻璃罩”里一样。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