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10时49分44秒,河北唐山滦县茨榆坨镇赵塔坨村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11时00分47.1秒,在原地又发生一次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0公里。当地官方称,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的报告。国家、河北省和唐山市地震专家经会商,初步认为属轻微地震活动,未来唐山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图为地震当日,民众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放风筝。 中新社发 白云水 摄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研究员刘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为社会公众解读近期地震形势。刘杰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而网络上曾盛行“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城市排名,是一个学生的论文,是研究成果,“其可信度有待商榷”。
问:什么叫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是根据哪些数据统计出来的?
刘杰:“周期”,严格来讲是指等时间间隔出现的一些有规律的现象,例如天体运行。
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是近期提出来的一个粗略的说法,用于表述全球强震活动数十年时间尺度的起伏特征。
这个周期主要依据190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的全球强震记录。本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尤其是8.5级以上强震频次较此前40年明显增多,与上世纪1960年之前的强震活动特征类似,部分专家据此提出全球强震活动“百年周期”的概念,在能量释放、频次变化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计算和分析,但由于记录时间尚短,资料有限,地震界对此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需要深入探讨。
问:为什么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率会高于其他地区?该区域地震会对周边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刘杰:由于太平洋板块洋中脊的快速扩张,太平洋板块向东西两侧的扩张运动非常强烈,当与西侧欧亚板块相碰撞、与东侧美洲板块相碰撞,就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活动,由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空间尺度非常巨大,从而使得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地震带。
理论上,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大地震活动对周边区域的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强弱及作用方式至今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
问:地震多发期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发”的频率是如何定义的?
刘杰:多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地震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一段时间会比较密集,另一段时间比较稀疏,地震活动密集时段定义为地震多发期,一般是指高于平均地震频次的情况。
问:近期世界各地多发极端气候现象,与地壳运动有无关联?为什么?
刘杰:地球是一个活动的整体,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理论上应当存在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到底如何并不清楚。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10公里深处,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发生在地表之上,与地面以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太阳、大气等作用关系更密切。地震与气候直接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对确切的研究结果。
问:目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是否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为什么之前几年没有出现频繁地震?
刘杰:中国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地震,每月平均2次左右;3-4次6级地震,平均3-4个月1次;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2010年以来,中国大陆共发生4次5级地震,其中最大地震是2月25日云南禄丰5.1级地震,这4次5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西藏南部和川滇地区。此外,2月18日中、俄边界发生6.4级深震。
目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
2008年中国大陆除发生汶川8.0级地震外,还发生了新疆于田7.3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很高;2009年中国大陆发生了2次6级地震,地震活动低于平均水平。
问:网络上曾盛行“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城市排名,中国存在地震危险度高或低的地域区别吗?
刘杰:该方法是一个学生的论文,是研究成果,其可信度有待商榷。
中国不同地区地震危险程度差异很大,以区划图为权威结果。
问:目前唐山地震还有余震,关于余震是如何定义的?
刘杰:目前唐山余震区活动仍高于唐山7.8级地震前水平,余震活动仍在持续。
一次较大的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地震活动的明显增加,这些明显增加的地震一般称之为余震。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科学方法能够明确甄别某次地震是大地震的余震或是另一次新的地震。近期国际著名科学杂志Nature 2009年11月5日第462卷有文章认为,对应力积累较慢的大陆内部地区,余震活动持续百年都是有可能的。宏观来讲,大地震之后数十年时间范围内余震区发生的地震活动统称为余震活动。
问:请问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地震预测技术,用土仪器预测大地震的先例,值得借鉴吗?以后会考虑重新动用群众力量参与的预测工作中吗?
刘杰:地震预测预报是全世界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除原来的方法外,在不断加强新技术应用,例如数字地震资料、GPS、红外遥感等。
中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除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专业队伍外,一直在加强地方队伍建设,推进“三网一员”工作,即每个村安排专人负责宏观异常调查、灾情速报收集、地震科普宣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