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黄河每年输沙量可绕地球27圈 “治黄官”构想设万座沙坝“围剿”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中国的“治黄官”构想建设黄土高原拦沙工程,在黄河中游布设万余座拦沙坝,“围剿”拦截粗泥沙,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1日,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接受中新社采访表示,他已向大会秘书处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黄河输沙量可绕地球27圈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介绍,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
李国英告诉记者,流经黄土高原后,黄河平均每年向中下游输沙量为16亿吨,若是堆成高1米、宽1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圈,同时,它的含沙量每立方平均35公斤。
李国英说,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粗泥沙是黄河淤积“祸根”
到底是什么样的沙子导致黄河淤积?李国英说,根据“泥沙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钱宁的研究,并非所有的泥沙都会造成对下游河道的淤积,这也是治黄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借鉴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研究发现,在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物中,绝大部分是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其中,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粒径大于0.1毫米的粗泥沙有98%淤积。
“我们找到了泥沙的‘靶心’。”李国英表示,在黄土高原,有1.88万平方公里是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其产沙量达4.08亿吨,占到黄河来沙总量的22%。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占35%,粒径大于0.1毫米的粗泥沙占54%。
“拦沙”工程涉及两省(区)
目前,黄委会已编制完成了“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
据了解,涉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15个县(旗)的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主要分布在皇甫川、窟野河、孤山川、秃尾河、无定河、清涧河等9条黄河一级支流上。
“把粗泥沙控制住,黄河的问题就解决了。”李国英表示,加大对上述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对黄河治淤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布拦沙坝万余座,可拦沙30亿吨
根据规划,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总体共布设拦沙坝10228座,其中大型10座,中型2014座,小型8204座,坡面治理措施4071.7平方公里。
李国英说,“拦沙工程”全部建成后,共可拦沙29.6亿吨,可减少黄河下游泥沙淤积9.77亿吨。
他表示,考虑到目前国家的投入能力和区域治理的紧迫性,拟对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进行分期建设。
“宁可不要水,也不要一粒沙子”
“拦沙”工程会不会减少黄河水量?针对记者提问,李国英表示,这是一把“双刃剑”,拦着沙,也会拦着水,“宁可不要那里的水,也不要那里的一粒沙子”。
李国英说,拦起来就能绿化起来,民众可以从中受益多多。他表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建议国家尽快批准立项实施一期项目,使之早日发挥效益。(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