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两会”前夕,“富二代”再受关注。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朱华仙提出,建立“富二代”培训基地,将“富二代”培养成为佛山民营企业新的领军人物。有老板就此表示,培训学校成效不会太大,先天的特质同样重要。
●说法
“富二代”缺承受压力的素质
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学院的阿辉(化名)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小“富二代”。阿辉的父亲在澜石做不锈钢生意,毕业后阿辉就跟在父亲身边做事,开着一辆二手宝马,从事着与所学专业完全无关的职业,上司是自己的老爸,手下有一二十号人。
在经济发达的佛山,“富二代”这个词非常普遍,接近100%的民营企业中有着大量的家族式企业,子承父业的现象随处可见。
谈起现在的工作,“我羡慕你们当记者的呀。”阿辉对没能学有所用露出些许遗憾,对能否做大父亲的产业,阿辉说“还没考虑这么远”。
据媒体报道,顺德区九成以上的“富二代”不愿或者不能完全接班,有的选择自己想做的事业,有的缺少创业和守业的志向,有的欠缺对事业的执着和独当一面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南海也普遍存在。”朱华仙说。
顺德企业老板叶中平认为:虽然“富二代”与“富一代”相比,在学问上普遍有优势,然而“富一代”在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坚忍、顽强、勇往直前及承受压力的素质,就可能是“富二代”所缺少的了。“我在与伟雄集团的老板林伟雄先生讨论时,他说自己办厂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可后退’。的确,‘富一代’可以在跌倒后爬起身,甚至反复多次仍能站得起身,但是‘富二代’能否经受得起呢?”
正方
父辈言传身教不能代替系统的培训
朱华仙在一份《关于加强佛山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训的建议》中提出,依托市委党校建立培训基地,将“富二代”培养成佛山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
“佛山的民营企业家到了一个新老交替的时候,培训不一定会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是培训本身却是需要的,父辈的言传身教不能代替系统的培训。”朱华仙说:“应重点抓对‘富二代’能力和素质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和理解父辈当年创业的经历,学习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在当前的青年一代中是很欠缺的。能力方面,则要培养系统的领导和管理知识。”
朱华仙建议:“要给予培训专项补贴,拿出一定经费补贴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训,与奖励有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具有同等意义。”
反方
“富二代”若不具备特质就不应“强扭”
对于投入资源培训“富二代”,顺德老板叶中平有话说:“素质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因素,俗话讲‘石头是孵不出鸡蛋的’,如果‘富二代’的确不具备这样的特质,也就不应‘强扭’了。”
叶中平的看法是:“一个容易成功的方程式是对第二代在小孩时就关注其先天的特质。对于有做企业家特质的就多花时间培养,特别是承受压力、敢承担、好胜之心和能计算大数这几方面。让小孩接受完整的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之后再让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带一段时间,如能到大公司打工几年的话就更好了;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公司又花几年时间轮多个岗位实习,再在父母的身边跟一段时间,或打理一个规模小些的独立的分公司。经过这些历练后再坐正,父母转做副手跟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培育老板接班人的流程。”
而对于那些无能力或无兴趣经营企业,但又希望继承父辈事业的“富二代”来讲,叶中平建议“聘请好的经理人来全盘管理企业是个好的选择。”
代表声音市人大代表王基国:
别给“富二代”贴标签了
在很多人眼里,“富二代”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代名词。并且,“富二代”的“宝马案”、“飙车案”等一系列案件的接二连三发生,使这一个群体被媒体与社会骤然放大,置于社会与媒体的道德与人格的拷问桌前:“富二代”怎么了?
在去年关于顺德“富二代”的采访当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在这个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之一,如果不是刻意去寻找,你会发现,他们的人格、行为、道德、素质其实与每天忙于工作的普通人毫无二致。
“求求你们,别再给我们贴标签了。”这是顺德“富二代”最为真诚的呼吁。正是这样一种社会强加于人的标签,无形之中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使他们背负着传承家业振兴经济的重担。
他们就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的家庭与成长环境有点不一样而已。在采访当中,与其说要培训“富二代”成为了时代与政府的责任,不如说为他们搭建一个表现自我、融入社会、体现价值的平台更为重要。
顺德工商联这几年不断组织“富二代”外出参观考察,青年企业协会在顺德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一个负责任、有朝气的“富二代”已经在顺德形成。
在“富一代”认为,孩子还是自己带的好,中国各种名目的培训,教授们口若悬河的教诲,种种脱离现实的说教,是培养不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的。能不能“游泳”,只能把他们放在商海的惊涛骇浪当中,才能培育出他们乘风破浪的素质。
“我们有钱,为啥需要政府出经费?”他们认为,与其政府掏钱培训“富二代”,不如把这些有限的政府资源投入到更需要钱的“穷二代”身上,“穷二代”更需要通过培训与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自己的穷帽子。
事实上,在顺德的“富二代”当中,接过父亲们交过的接力棒,90%以上的“富二代”已经奋力推着企业的车轮,走得稳健、走得从容。
反过头来想一想,或者深入了解“富二代”的所思所想之后,也许,关于这一特殊的群体,根本就不是培训不培训这么简单了。(记者/李晓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