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 将面临南北同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 将面临南北同旱
2010年03月11日 1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3月1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下一步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

  3月10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召开抗旱会商会议。会商认为,当前西南地区的旱情极为严重,北方冬麦区旱情露头,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受旱地区近期仍无有效降雨,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截至3月10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多年同期均值70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重旱2214万亩、干枯113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有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764万人、494万头)。目前全国受旱省(区、市)已投入抗旱资金9.7亿元、劳力1233万人、抗旱机动设备48万台套、运水车23万辆次,完成抗旱浇地1629万亩,临时解决了1079万人、58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据介绍,当前旱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西南地区旱情十分严重。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7935万亩,占全国的86%。二是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828万人,较多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三是旱情持续时间长,旱灾损失十分严重。四是旱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墒情差。五是北方地区旱情露头,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人饮困难也比较突出,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下一步将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

  会议对当前抗旱、防凌和防汛工作作出八个方面的安排部署:

  一是切实加强抗旱工作组织领导。要加强雨水情、旱情的监测分析和会商研判,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二是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组织指导旱区对缺水情况逐县、逐乡、逐村、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区别不同缺水类型,制定完善人饮解困方案,落实供水保障措施,启动各类抗旱设施,采取水库供水、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保障旱区每家每户每一位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三是科学管理调配抗旱水源。要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合理使用和调配好有限的抗旱水源,进一步细化完善供水方案,强化用水管理,加大节水力度,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要进一步加强抗旱水量调度,抓紧做好北京应急调水,做好新开引黄济津线路的前期工作,保障重要城市供水安全。

  四是强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旱区各地要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集雨节灌设施,加强中型水库、“五小”水利工程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建设,为抗旱提供可靠的水源。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旱区支持力度。在前一阶段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商有关部委抓紧下达今年列入计划的与抗旱有关的农村饮水、灌区改造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建经费,尽快下达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特大抗旱经费的支持力度,合力解决当前抗旱和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六是着力提高抗旱减灾能力。要建立长效抗旱机制,加快省级抗旱规划的审查和全国汇总编制工作,抓紧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西南地区与大型水电枢纽配套的引调水工程和中型、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七是切实做好当前防凌工作。要加强实时监测,优化联合调度方案,采取“上提、中疏、下排”等综合措施,科学调控水利枢纽和分凌设施,加强巡堤查险,及时处置凌汛突发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是提早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针对今年一些地区春汛发生早、水位高等气候异常情况,要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完善防汛预案,强化责任制落实,加强汛前检查、抗洪抢险演练和地方行政首长培训,在做好大江大河防汛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关注病险水库安全度汛、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中小河流和工矿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防汛工作。

  会商会后,国家防总、水利部立即派出15个工作组和专家组赴西南重旱区和北方冬麦区协助指导抗旱工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