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人民代表之声:代表眼中的“网络民意”
中新社记者
“两会”前如约与网民“亲密接触”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一时间,网络民意、网络问政再次成为受到高度关注的话题。
9日,中新社记者走访了近30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讲述自己眼中的“网络民意”。
经对采访结果归纳梳理,记者发现:大多数代表认为,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民意表达平台,网络监督的引入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但也有代表指出,在实名制推出前,虚假民意和网络暴力都会成为网络健康发展的难题。
如江西省信访局局长魏凯君所说,网络是“双刃剑”,用好网络才能为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反过来,如果网络暴力泛滥,甚至于干预司法,那么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就极为不利。
“信访”不如“信网”?网络能否充分表达民意
——“绝佳平台”。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张苹英说,网络增大了公民话语权和自由度,既是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绝佳平台,也是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方便渠道。
——“难免偏颇”。解放军上将赵可铭说,相比其它途径,网络更便于各个不同层次的人群来表达,值得政府研究。但同所有民意一样,网络民意也难免偏颇。
——“一部分也有意义”。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说,任何人发表的任何意见,也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某个群体,但一部分人的意见也是应该重视的。
——“有人不负责任”。陕西省商洛市市长杨冠军说,网络是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窗口,虽然它不是民意的全部。有些人在网上发言不负责任,这点需要好好管管。
——“法律底线是前提”。甘肃代表团的程有清说,法律底线是前提。不管用什么方式表达民意,只要不触犯法律,都应该得到鼓励。
——“都得及时回应”。晋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巧珍说,每个人说话都不一定全对,网络言论也是一样。但政府都得及时回应。对的就要听,不对的也该解释解释。
“真实”还是“勇气”?“实名制”硬币的双面难题
——“有人专门炒作”。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网络不一定能真正代表民意。现在有很多公关公司专门从事网络炒作,制造虚假民意。
——“有人刻意引导”。广东省汕尾市党校常务副校长蒋海鹰说,虽然有些网络精英会成为基层民意的代理,但也有人为达个人目的,而“刻意引导”民意。
——“道德批判易成网络暴力”。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说,人们经常过度地关注道德上的正当性,而忽视了事件背后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单纯的道德批判很容易演变成网络暴力。
——“赞成实名制”。山西省商务厅厅长王淑敏说,真正问题在于虚拟身份下,所有人都可以随便发言。因此人们无法判断信息是真是假,目的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讲,对于网络实名制,我持赞成态度。
——“不主张推行”。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张苹英说,网络有很多的构成部分,在反映民意这部分,我不主张推行“实名制”,因为有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打击报复,而不敢讲真话。
——“没必要全面铺开”。南通市和平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邵敏说,网络实名即便推行,也没有必要在互联网上全面铺开,我认为只需要在某些网上栏目形态中实施就可以了,比如论坛、BBS等。对于网络舆论也别管太死,管得太死,就没活力了。
“喧嚣”还是“助力”?“网络问政”将经受考验
——“可暴露社会阴暗面”。江西煌上煌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桂芬说,网络可以把危害群众的社会阴暗面暴露出来,引起群众和政府的监督重视,让社会变得更纯洁、和谐。
——“民众一清二楚”。陆军中将关凯认为,有了网络,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做事的效果如何,民众都会一清二楚。中国的网民数量这么庞大,完全可以依靠群众力量对腐败分子进行打击。
——“作秀没有意义”。湖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勇说,感觉有些官员只是在作秀。这样的“问政”不过是让人不愉快的喧嚣。
——“积极正面居多”。河北省承德市市长张古江说,网络问政可以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对民众心理纾解也有一定作用。总体来说,积极正面的东西更多。
——“要善于甄别”。许昌市长李亚说,网络上的声音一部分可以代表民意,也有一部分是干扰,要善于甄别。但是不管怎么样,作为政府来说,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距理想状态还有距离”。重庆恒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晓琳表示,很多“网络问政”,还处在情况反映和意见收集的过程,真正通过对话互动,推动发展或解决问题的还较少。作为时代新宠,“网络问政”距离网民的理想状态,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突破体制,建立一整套的制度。(中新社记者侯宇、张子扬、林国瑞、吴歆、周锐、张蔚然、郑莹莹、刘贤、李志全、张朔、翁阳参与这此调查式采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