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实现低碳,可以改变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可以节能减排,也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捕捉封存(CCS)等。对于诸多低碳技术,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技术序列。”
今年两会,九三学社中央因提交了一份名为《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而备受关注。在今天召开的数十家媒体聚焦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楚光更愿意多一点冷思考:“现在我们提低碳经济还为时过早,因为仍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还没有做。”
他举例说,在技术选择上,就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估和规划。“那么多新技术和不同的技术指标,我们有没有从不同层次,对每项技术的研究储备、投资成本、减排空间逐一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形成一个最优化的技术路线?”
郑楚光概括我国低碳发展的现状是“战略构思不合理,技术路线不明确”。“因此,现在行业中还存在着混乱。比如说,有的新能源技术,大家一哄而上,缺乏战略研究和规划。首先应该确立国家清洁能源的战略和技术路线图。”
九三学社中央也在提案中建议,从众多的低碳技术中,选择符合国情和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尽快制定低碳技术重点发展战略规划,列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及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计划。
“制订科学的低碳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开放、透明、负责的温室气体减排制度,必须尽快启动低碳发展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举例说,在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就没有严格的方法学指导,因此很难出台量化的指标作为科学依据。
在“低碳”遭到热捧的时候,委员们希望媒体、公众特别是官员要清醒头脑。发展低碳不是“拍脑袋”,为做到“心中有数”,九三学社中央建议,要把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等有关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尽快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监测指标;迅速普及碳排放测算技术,着手摸清区域、行业的排放水平,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普查、统计、监测管理体系,为逐步将其作为控制指标奠定基础;根据国情和发展预期,结合未来气候变化会谈的可能结果,进行多情景的分析,重新审视或调整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些约束性指标,如节能减排目标等;尽快开展地方碳排放指标核定工作,逐步构建碳排放交易机制,择机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和碳排放问责制。
“《美国清洁能源法案》对能源使用、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低碳发展战略还有完善的空间,应该从技术、产业、配套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形成一个清晰、完整和规范的政策体系。”郑楚光说。
曾在建设部工作过的赖明举例,他知道曾有人对北京民宅做过计算,如果采用保温墙体、隔热材料等节能建筑,按照北京地区的能耗计算,房屋新建的时候使用节能材料,3到5年可以收回成本,改建的话7年收回成本。“投入是上算的,为什么节能建筑推广不了?因为缺乏硬性的约束指标,节能材料用多用少一个样。”
“因此,要创新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瑞典就通过对化石能源课以重税,引导企业主动降低能耗和寻找低成本的新能源,避免政府陷入补贴什么节能技术、补贴什么新能源、补多少、如何防止权力寻租等的困境。”赖明说。
这份提案就创新低碳发展机制也提出,尽快整合完善已出台的能源、产业、金融、财政、税收及贸易等法律法规,制定清晰稳定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陈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