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中美建立战略互信异常艰巨 须尽一切努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董建华:中美建立战略互信异常艰巨 须尽一切努力
2010年02月13日 1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3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创会主席董建华2月11日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讲时表示,如果中美关系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的确是最关键的。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使命,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的难题。但它值得我们尽一切努力去完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无法承受中美两国相互为敌的后果。为了我们的子孙,为了全世界的利益,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这需要远见、智慧,以及勇气。

  董建华演讲的题目是《中美关系:建立互信,开创未来》。他说,建立互信需要彼此理解,而彼此理解则需要认真听取和尊重彼此的目标与需求。坦白地说,尽管两国领导人彼此有了很好的了解,两国政府间的了解也不断增加,但美国有一些人对中国的看法实在令我担心。就在最近,美国国防部门以及情报部门的计划报告,仍将中国看做是对美国利益最大的挑战者,将中国描述成对美国充满敌意。这种观点是冷战产物,在21世纪已经落伍,严重阻碍了战略互信的建立。

  以军事透明为例。中国在战略意图方面始终保持着透明,但美国人仍批评中国军事缺乏透明。我想这很好理解。正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所以中国在战术方面必须有所保留。这些美国人的冷战思维必须改变。如果这些最根本的方面不改变,何谈建立互信呢?

  董建华认为,建立战略互信确实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最根本的,它需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要关切。

  什么是美方的核心利益呢?国土安全(即反恐、核不扩散、网络安全等)、经济安全(即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其它如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都是美国重要关切问题。这些核心利益和重要关切有许多与中国重合。比如在反恐、核不扩散方面,中美双方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只是手法上不同,有必要加强政策的沟通与协调。有效的合作不但有助于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也有助于两国间建立互信。

  什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呢?就是领土和主权完整。一些西方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看重领土和主权完整。这是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中,由于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外国列强的欺负,军阀的混战,令国家的主权沦丧。中国人民生活在痛苦、绝望、耻辱和贫困之中。国土被侵占、分裂,中华民族和她的五千年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之危。

  所以,中国人民对台湾和西藏问题特别敏感。以台湾问题为例。今天,美国政府一方面承认一个中国,另一方面,还在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这在海峡两岸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平统一的希望在增长的今天,特别有害。对台军售鼓励了“台独”势力。不仅伤害了中国政府,也伤害了所有华人。使中国人民对美国失去信任,疑虑“美国到底是不希望中国好”。 对台军售符合美国的利益吗?我深表怀疑。在海峡两岸关系向前发展之际,美国应当鼓励,而非增添障碍。 台湾问题是很久前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也是美国开展冷战酿成的后果。现在应该是放弃冷战,建立和平的时刻了。

  在谈及两国关系现状时,董建华说,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看到积极的迹象不断增加。中美两国领导人去年四次会晤,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两国政府提升了战略性质的对话框架。美国的一些智库提出,美国的对华政策要超越“对冲”。去年,五位退役的中国上将和五位美国退役的四星上将在夏威夷举行第二次“三亚对话”。他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美方(退役)将领一致认为要对《与台湾关系法》进行重新审视。我希望,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支持中美关系的声音能越来越大。

  他指出,遗憾的是,最近的一些事件,包括美国对台军售、西藏问题、贸易摩擦、汇率问题、谷歌事件、伊朗问题等等,对中美关系良好发展敲响了警钟。这些摩擦的不断发生,难免会对我们两国建立互信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希望我提什么建议,我希望美国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要被国内政治利益所左右,而是要着眼于两国间建立战略互信的长远考虑。这一点至关重要。

  董建华强调,中国期望与世界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老百姓有着“中国梦”,如同普通美国人有着“美国梦”。中国在发展中逐渐摸索出符合国家的发展模式,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民主模式。中国希望富足、和平、民主,希望成为在世界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力量。中国期望成为美国的朋友,共同承担人类进步的责任。作为在美国生活九年的我,作为美国人的朋友,我衷心希望成真。我们有很多相同的利益及梦想,我希望两国携手,为我们的子孙建立更美好的世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