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登封“行贿犯罪档案”或成反腐做秀行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称登封“行贿犯罪档案”或成反腐做秀行为
2010年02月12日 10:13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行贿记录查询并不是强制性规定,是“可以”查询,而不是“必须”查询,而且信息有限,难免会让外地企业存有侥幸心理

  ★建立“行贿犯罪档案”很有必要,但因缺乏相关配套制度,没有强制性作用,如不加以完善改进,很可能会流于形式,成为一个反腐作秀行为

  ★在信用体系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只有全方位对行贿受贿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才能避免出现“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现象

  编者按

  没有行贿就没有受贿,行贿应该受到惩处。而在现实的贿赂案件查处过程中,受贿案件的数量总是远远多于行贿案件的数量。

  面对愈演愈烈的“建筑黑金”,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检察院推出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为反腐倡廉工具库又增添了一件利器。

  此件利器,不仅增加了行贿犯罪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预防同类犯罪发生,因为“黑名单”公开后,招标单位就可以从内部堵死这个缺口。而且,它还可以帮助人们从经济风险角度,对某个人作出客观评价,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但正如业内专家所说的那样,如果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再加上没有强制性作用,“行贿犯罪档案”这一制度创新就很可能会流于形式,成为一个反腐作秀行为。因此,在逐渐完善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的同时,还要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能真正抵挡住“建筑黑金”暗流。

  “工程上马,干部落马”,似乎已是目前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宿命”。

  对于因贿赂而产生的经济腐败,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检察院有独特的“防腐剂”———把行贿人送进“档案库”,通过行贿记录查询,建议业主单位取消列入“行贿黑名单”者的投标资格。

  2月10日,登封市检察院检察长马玉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院自2007年1月对招投标工程开展预防监督以来,共接到招标邀请监督380多次,提供招标法律咨询54次,参与开标监督110次,行贿犯罪档案查询91次,涉及870家单位、1603人,先后有7家单位、3名个人因被查到有行贿不良记录或不良诚信记录,后被申请查询单位取消投标资格,有5家单位因违法行为受到不予市场准入的处罚。

  此外,检察机关通过预防监督,发现或受理举报线索26件,移送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4件7人,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移送其他单位处理22件,15人受到党政纪处理。

  面对愈演愈烈的“建筑黑金”,登封市检察院在3年前就开始收集发生在建筑领域内所有贿赂案件的相关资料,形成建筑领域“行贿人资料库”,以此向有关单位提供行贿记录查询

  “承揽工程不去送点,总感到心里不踏实。可现在,‘送’也不踏实,因为一旦上了检察院的‘行贿黑名单’,在登封是干不了这一行啦。可不接工程,我们公司几百号人咋生存呀?”2月10日,一家工程公司的负责人顾虑重重地对记者说。

  前不久,登封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业主单位,对一项标的2500万元的工程发出招标公告,23家符合工程资质要求的单位参加投标。登封市检察院接到业主单位对23家投标单位进行行贿记录查询的申请后,立即检索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发现河南某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曾因行贿罪被检察机关查处,并被法院处以罚金35万元。

  登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立即将这一信息反馈给了业主单位。

  根据这一查询结果,登封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立即取消了河南某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的投标资格。水库建设管理局的负责人对此解释说:“有犯罪记录的公司或个人采取非正当手段竞标会‘腐蚀’干部、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取消他们的投标资格。”

  “这意味着能否中标,不仅要考量企业的资质,还要经过行贿记录查询这道必经程序。”在登封,这句话成为招投标单位的共识。

  近年来,以嵩山少林寺名扬天下的河南省登封市,又迎来了包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项目的一系列建设项目,总投资达数十亿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马玉东告诉记者,面对愈演愈烈的“建筑黑金”,早在2007年1月,登封市检察院就开始收集发生在建筑领域内所有贿赂案件的相关资料,依照查处的年份和行贿人的单位、性质进行分类后整理成册,并注明行贿人的基本情况,形成建筑领域“行贿人资料库”,以此向有关单位提供行贿记录查询,有行贿污点的建筑商将在工程投标中被取消投标资格。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