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雷语”渐少 官员坦承问题直言获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方两会“雷语”渐少 官员坦承问题直言获赞
2010年02月04日 14: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4日电  近年来,中国各地两会都会有一些“雷语”出现,不过今年地方两会尾声渐近,细细辨来,“雷人雷语”却在减少。而地方官直言屡出,则引起了巨大反响。显然,公众反对的是无厘头的“雷语”,并不反对有胆魄的真话。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民生难题要解决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承认问题的存在,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前提。直面代表委员指出的问题,相信这些官员的回答,不只是对现实问题的批评,也是在向人民汇报,并表明解决问题的决心。

  再扰民要“打市长屁股”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两会前夕,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便上演一出“定风波”:为亚运工程施工扰民,向市民道歉。市长放下身段道歉,但事情没完。两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再“敲警钟”:“道歉了可就没退路了啊,再做不好,你这个市长可是要打屁股的!”

  “BRT的最新解释是‘不让通’?”在广东省人大广州团全体会议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谈到广州为迎接亚运正在建设的工程时,用的这一句“群众语言”,引起与会代表会心的笑声。

  汪洋表示,它的动机和意图是让老百姓得好处的,包括修地铁、公交专用道,还有园林绿化搞得漂亮点,楼盘修缮得漂亮一点等等。但这个过程中间要做好工作,减少对老百姓的影响。只要工作做好,老百姓肯定会理解。

  汪洋同时指出:“目前确实有部分工作做得不够好,张广宁作为广州市长,他已经给公众作了道歉,我今天和广宁说,你道歉了可就没退路了啊,再做不好,你这个市长可是要打屁股的!”说到这里,全场与会代表们用掌声鼓励张广宁。

  媒体评论称,“打市长屁股”,看似玩笑话,但却直击要害:地方政府要承担责任,为老百姓把好事做好、做实。

  老百姓收入“被拉高”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代市长季建业在南京市政协联组讨论时直言,60%的老百姓的收入并未到达每年公布的收入平均数,是“被拉高”的。

  季建业说,南京市民的收入里工资收入占65%,全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为什么那么高,是因为部队、科研院所等精英阶层的收入普遍高,所以将收入平均数拉高了。说句实在话,工薪阶层的收入还达不到平均数。

  他认为,要让老百姓的口袋真正变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农民,要让他们的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本;城市居民,就要鼓励他们创业,1个人创业,带动10个人就业,甚至100个人就业。“但目前南京创业氛围不算浓,政策还需要继续拓展,明城墙需要被保护,但思想上的围墙是要拆除的”。

  季建业的南京百姓收入“被拉高”这一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激烈讨论,他因此被网民认为是一位“说实话的市长”。有网友评论称,季建业对普通百姓收入实话实说“被拉高”,戳穿了虚假数字的泡沫,说到了普通百姓的心坎上,让百姓看到了提高收入的希望,值得期待。

  “俯下身子,才能发现问题”

  “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只有俯下身子,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去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今年武汉两会期间,武汉市长阮成发的这一表态,其实对代表和委员,或者专家学者都有启示意义:“俯下身子”是为了将民生视角进一步拓宽。

  阮成发称,把市长的职位当成工作岗位,平时只要有时间,经常一个人都会到处转转。“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超市、电影院、书店、小吃店……市民经常去的地方我也会去,我也有时骑自行车带着媒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听市民们讲什么好,哪些不好。我始终认为,了解市民的难处不能站在市长的角度,要俯下身子去看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要把去市民当中当成一个习惯。”

  阮成发还倡导公务员多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发现问题,与坐在小轿车里是完全不一样的。”

  “房价不低,是存在巨大的贪污腐败”

  仇和在昆明市人代会分组讨论时痛批:昆明房价不低,是存在巨大的贪污腐败。

  仇和说,“昆明的土地价格比周边(省会)城市都低,但是房价不低,为什么?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腰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为什么?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

  人民网评论称,仇和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而且不愧为“铁腕”书记,他敢于碰硬,面对矛盾不但不遮掩、不回避,而且是直击要害,刀刀见血,实在让人敬佩。同时,渴望仇和这样的官员也多越好。

  新京报评论则指出,治理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其实无需用“经济手段”,因为这本身是个法律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仇和说出了真话,希望这不只是“说说而已”,要有实质行动,我更希望中央政府拿出勇气和魄力,挥出重拳打击违法行为,查出后面的保护伞,让房价理性回归、法治不再蒙羞。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