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曙光照耀新家园——全国各地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成效明显
新华社 记者
经过全国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一年多共同努力,曾经遭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创的四川、陕西、甘肃灾区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幢幢
新房拔地而起;一间间校舍书声琅琅;一座座工厂马达轰鸣。
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获悉:全省近七成的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其中99.8%的需重建农房已落成。这意味着,今年春节前后,除受余震等特殊因素影响的重建户外,全省灾区农村群众有望全部住进新房。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全国兄弟省份的真情帮助下,一个个美好的新家园在三省灾区诞生。
重建起步早起点高
汶川地震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和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制定法规、规划、政策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建立了3000亿元的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震后不到一个月,对口支援机制全面建立并投入运转,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数万名援建干部、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赶赴灾区一线工作。
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方案》确定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龙江、重庆、江西、吉林等19个省市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各支援省市每年按照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来安排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
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各支援省市全力以赴,急灾区群众之所急,想灾区群众之所想,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迅速启动了农村住房、城镇廉租房、学校、医院、道路、供水供电等一大批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同时,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建成了一批优质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这位负责人说,一年多来,对口支援工作实、进度快、效果好,帮助灾区解决了大量急需的民生问题,为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424个、援建金额744亿元,其中313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援建资金到位449亿元,1833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帮扶情暖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共克时艰的力量所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对口支援省市的进出口、工业生产等受到很大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都明确表示支援灾区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努力压缩本地行政开支,确保援建资金及时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19个对口支援省市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一些没有对口支援任务的省区市,如内蒙古、海南、青海等省(区)以及贵阳市,也发扬真情友爱的互助精神,主动参与到对口支援工作中。
今年元旦假期,记者来到北川新县城建设工地。虽然已是深夜,但北川新县城里仍然响彻着吊机轰隆的声音,2万多名山东对口援建工作者仍然在施工工地上“奋战”,以确保今年9月底前新县城重建项目能够全部完工。
“虽然援建任务很重,工作很苦、很累,能参加对口援建工作,我感到很骄傲。”北川人民医院援建工作人员王发起告诉记者。
地处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宁强县和略阳县,是陕西省地震灾情最重的地区,两县共有3万户农村住房需要重建。在对自己重修房屋的农民给予补助和贷款的同时,灾区政府和对口援建的天津市还为一些受灾严重的村庄集中建设了新的村庄。
位于宁强县燕子砭镇大山之上的庙子岭村有166户近700口人,汶川地震使庙子岭村多数房屋受损,为此当地政府决定在山脚下的木槽沟村旁为村民们重建一座新村。如今,庙子岭村的村民已经全部住进了设施齐全的新村里,这里的砖瓦房里,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自来水管也已铺设到位。
宁强县汉源镇东门村村民李新宁说:“我们的村子地震后受损严重,政府专门在邻近的青竹砭安置点为我们新建了住房,让村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有了房子心里就踏实了,我今后一定好好劳动挣钱,把家里的生活搞得再好一些。”
输血与造血并重
记者在灾区看到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精神家园”、文化产业也在迅速恢复重建。
在极重灾区四川绵竹市棚花村时,记者看到37岁村民王彩霞正在年画传习所里小心翼翼地绣着年画“赵公镇宅”。在棚花村的年画传习所里,像王彩霞一样靠年画刺绣为生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制作出来的年画,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不仅有外地游客前来购买,更有一些外地客商赶来订制。
为帮助当地传承年画技艺,对口援建的江苏省常州市决定在棚花村修建一座年画传习所。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传习所开馆了,设有年画展示销售中心、年画及刺绣培训教室、老艺人工作室、实习基地等。
如今的“年画村”,在解决农民致富的同时,继续传承着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村”的崛起,是灾区“精神家园”重建的产物。
来自四川省文化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已向中央争取到重建项目1400多个,其中427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和22个文化产业项目已开工;1400多个文化市场经营网点完成重建;89个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开工重建。
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口支援省市在加快民生项目、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同时,立足灾区长远发展,“硬件”与“软件”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各对口支援省市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医、支教、支农等办法,为灾区培养了大量医疗卫生、项目管理、施工监理、城乡规划等技术人员和各级干部,给予受援地区有力的支持。
对口支援省市先后派出数万人到灾区服务,目前仍有近万人工作在灾区。他们还帮助受援地区转移安置学生异地就学2.2万人。
对口支援省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机制,广泛动员本省市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对口支援,签约产业合作项目400多个,协议投资550多亿元,已到位资金77.9亿元,为受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61.8万个,不仅为灾区带来了资金和项目,也为灾区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为灾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集体采写,江国成执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