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篇文章看傅莹:真诚、善良、巧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八篇文章看傅莹:真诚、善良、巧妙
2010年01月29日 13:05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八篇文章看傅莹

  作为大使,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中国与世界沟通的点点滴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胜楠、刘俊发自北京 外交家都能言善辩,却未必人人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根据本报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傅莹就在英国媒体上至少发表了8篇文章(不包括公开演讲)。如果将傅莹这些年来的文章和演讲稿集聚成册,它一定是一本最佳记者报道手册、辩论教材和英语阅读书。只要看看那些引人入胜的开头,就能感受到这位温柔女子内心蕴藏着多么巨大的能量:

  北京奥运会之后,常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奥运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中国将向何处去?

  文章中,傅莹以“我”的亲身经历,讲述中国的变革和挑战,传达中国人的感受与声音,以心香之诚,泪酒之悲,纪其实而存其真。她写得平心静气,读者却读得激情澎湃。

  真诚

  《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被认为是傅莹的标志性作品,刊登在2008年4月13日《星期日电讯报》上。一位英国读者赞叹说:“文章论点清晰易懂,虽然有不同观点,但说理的方式令人能够接受。”

  是说理,不是评论,更不是盖棺定论。文中,她还引用其他中国人的困惑,证明现在中国人对西方的真实心态。

  一个年轻朋友看了BBC对火炬伦敦传递的转播,他在给我的信中写到,此刻百感交集,有悲哀、愤怒,也有不解。像他一样,很多人可能从中领悟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的,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

  实际上,最早这是一篇中文作品,完成于4月6日火炬传递结束当天,写完后,就被傅莹扔到了废纸篓里。

  接下来的几天,她和不少英国学者、记者进行了争论。虽然用事实和论据说服了对方,但对方指出了这样一个现实——“藏独”组织有一套完善的宣传机制,会在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中国政府的声音呢?于是,那篇扔在了废纸篓里的文章被找了出来,傅莹用英文重写了一遍。

  跟编辑沟通的过程相当顺利,《每日电讯报》编辑Rhidian Wynn Davies向本报回忆说:“刊登傅莹阁下的文章是在总编授权下由评论编辑决定的,过去还没有中国大使给我们报纸写文章,之所以能发表是因为她文章的优点,很难说这反映了中国官员整体外交方式的变化。”

  这并非是傅莹在英国媒体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早在4月5日,火炬传递前一天,她就已经在《泰晤士报》发表过文章《奥运会属于我们大家》:

  每次看到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善男信女,看到藏族老妇人转动着经轮,看到年轻的喇嘛热辩经文,谁又能不感动于他们的虔诚。……西藏自从13世纪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藏族同胞是56个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一员,而我本人也来自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

  而最近发表在《每日电讯报》上的《不能说中国对“能源贪婪”》则举了一个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例子。

  在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有的地方非常缺水,一个村子的农民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结婚的时候、死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要求富人放弃洋房、汽车,我们能告诉那些中国农民:你们无权拥有他人拥有的生活吗?中国的使命在于,如何使13亿人都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但要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来实现。

  善良

  除了外交大事,傅莹偶尔就文化方面话题发表的见解,也每每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9月23日,《忆霍克思先生》出现在《卫报》文艺版。霍克思是牛津大学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学者,他把《红楼梦》(《石头记》)翻译成了英文,并因此而成名。傅莹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去年4月的一个下午,阳光充满暖意,傅莹与友人一起拜访了霍克思在牛津的家。

  我尤为喜欢先生翻译的开篇诗——好了歌。这首诗代表着全书的中心思想,但是,只有到故事结尾的时候,当生长于富贵之家的宝玉从锦衣玉食沦落到了“围破毡”、“噎酸齑”的境地时,当他终于意识到人生的欢乐如梦一般稍纵即逝之际,全诗的含义才表露无遗。……他选择了《石头记》作为书名,还将“怡红院”译为House of Green Delight (少怡宅),似乎在回避“红”字,难免受到质疑。其实中文中“红”寓意人生最美好的事物,比如青春、爱情、财富、高贵,营造着贯穿全书的意境。

  不仅写文艺,偶尔也会来篇娱乐文章。2009年11月,英国一档电视选秀节目《X元素》进入决赛的选手,居住在傅莹官邸附近。当时,英国发行量最大的通俗报纸《太阳报》报道称:“驻英中国大使馆不堪附近歌迷骚扰,并向英国外交部门投诉,大使傅莹十分生气”。没想到傅莹竟在百忙之中给该报写信澄清“外交纠纷”真相——“这真是太有趣了,其实在有空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X元素》,而且我有喜欢的选手。”傅莹甚至对热门选手一一点评,并说自己的女儿也是中国《超级女生》的粉丝。

  巧妙

  事实上,作为大使,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中国与世界沟通的点点滴滴。

  去年7月5日,新疆爆发“7·5”打砸抢烧事件。8天后,一篇《新疆是个好地方》(英文标题:统一的意识流淌在中国血液中)见诸《卫报》评论版,谈到民族矛盾时,傅莹采用了一贯的比拟性表述方式:

  就像在其他大家庭和多民族地区一样,民族之间有时难免会有误解和摩擦。在中国,我们称之为“人民内部矛盾”,就是说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并非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国有一支家喻户晓的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词说,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葡萄瓜果甜又甜……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