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应对之惑
山东海冰历年较轻海冰专家多在大连
莱州市海庙于家村52岁的渔户姜进钢从1989年起驾船出海,在海庙港附近的近海已经捕了二十多年的鱼。在他的记忆中,莱州湾几乎年年冬天都结冰,渔民们有些见怪不怪了,但这个冬天海冰尤其严重,让部分没来得及收扇贝的养殖户遭受了损失。
据报道,在青岛胶南226.5余吨网箱养殖鱼类冻死,全市7500亩紫菜养殖筏架冰封塌架,养殖贝类不同程度冻死冻伤,饵料生物冻死严重。初步统计,截至1月13日,海冰对青岛造成的养殖损失约计1.2亿元。
针对海冰灾害的严重影响,山东省以及各市都派出专家赶赴重灾区,指导灾区防冰减灾工作。
那么,除了灾后的帮助,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省政协委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宋金明指出:“虽然海冰是除风暴潮外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山东也是海洋大省,但毫不客气地说,目前山东省没有研究海冰的权威专家,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
据宋金明介绍,我国沿海海域每年都结冰的地方主要是辽东湾北部,营口港最严重。山东海域虽然也有,但多是薄冰,没有形成大的冰害,所以研究海冰的专家都在大连。
在宋金明看来,海冰不可预防,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建立海冰预警预报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有人说我国的破冰船太少了,但我认为没有增加破冰船的必要,这样的冰灾40年才出一回,而且冰期短,大量的破冰船闲置也是一种浪费。最好的办法就是渔民提前准备,企业及早储备相关物资、运输业调整方案。应对冰灾要做的就是将损失降到最低。”
流凌曾撞倒采油平台次生灾害更可怕
最近,气温回升,渤海冰情有所缓解。但越来越多的专家对此表示担忧,因为,隐藏在冰封后面的次生性灾害,更让他们担心。
这次海冰,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飞雁滩、大王北油区部分油井被迫停产。 “最近胜利油田很着急,和我联系多次,要监测海冰的影响参数。实际上,在海洋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海冰的影响参数是考虑其中的,只不过,这次海冰提醒我们,海洋工程的设计需要更高的参数,设计标准、建设标准提高,抗冰灾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省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李广雪表示。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宋金明对1969年的冰灾记忆犹新。“当时渤海冻得很厉害,1号采油平台在冰冻的时候倒了,事后有人推测,可能是由于冰块挤压、腐蚀等原因造成的。后来冰层融化形成流凌,把2号采油平台撞倒了,损失远远大于1号采油平台,所以海冰的次生性灾害更可怕。”
海冰刚破又被冻上关键在于及时预警
对海冰的预防,渔民们有着天然、直接的经验。莱州渔民姜进钢家最显眼的就是卧室里的那台大彩电。年年捕鱼已经让姜进钢和妻子李月梅养成了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山东卫视、烟台电视台、中央台,还有莱州本地电视台。”老两口每天要看四个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这让他们觉得放心。
去年入冬,村里大喇叭经常吆喝着通报“这两天刮大风,降温很厉害,各家各户尽量不要出海啦”,大家都因此安安分分呆在家里。
然而,这样简单的经验,在40年一遇的海冰面前,显得单薄而乏力。
省人大代表、赤山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春告诉记者,应对冰灾,人力能做的很少。“整个滩涂都冻住了,一点办法也没有。唯一能做的就是池塘破冰,我发动了上千人破冰,船上加了冰刀破冰,但成本太大,破了又冻住,循环往复。把养殖场放在深海又不现实,深海风大浪大,不利于养殖,而且没有附着物。”
“预警,关键是及时预警!”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气象科研所首席研究员王以琳也表示。“灾害性天气在所难免。我们只能加以研究,力求准确判断、及时预报,通过预警第一时间告诉公众做好防范,力求将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施海波老家就是莱州三山岛的,在他的记忆里,莱州的海边几乎年年都会出现海冰。
年年出现海冰,是否应急措施已经很完善了?施海波告诉记者,现在莱州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信息网络,渔业局、乡镇、渔村和渔民连成一线,一旦出现灾害性天气,从上到下,层层互通。除了信息下达,每一次灾害天气前,渔业部门还会做好24小时的救助准备,一旦有渔民遇到困难,渔政船会随时备航,准备出海抢险救助。
“我们还刚刚起草了关于处置莱州海冰、海啸等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施海波告诉记者,为了预防大规模的海上结冰,莱州渔业部门在1月中旬起草了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审批后,今后一旦再出现这样的天气,什么部门干什么、怎么做都将会有指导性意见了。
监测预报能力不足部门联动可望救急
虽然大连等地对海冰预防有较为充足的经验,但是也难免遭受损失。
有关专家称,目前,我国应对海冰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缺少破冰通海的利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环保处副处长王炜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艘民用专业破冰船。
王炜阳指出,我国对海冰的实时监测缺少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海冰航空监测缺少机载专用海冰监测设备;海洋监测部门海上尚无具有破冰能力的专用监测船只,陆岸缺少定点、连续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站点和设备,缺少海冰应急监测设备;对海冰灾害的预报和研究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副主任江崇波对新华社记者强调,由于多年来海冰冰情较轻,各级政府和群众都放松了对海冰灾害危害性的认识,防灾能力缺乏。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司长林山青认为,关于应对海冰灾害的应急预案目前仅仅是一项部门预案。由于海冰灾害涉及到交通、渔业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动,共同应对,海冰灾害的应急预案有必要从部门预案上升为国家应急预案。
同时,林山青建议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培养建立有破冰能力的队伍,配备破冰船,平时可用于海上调查,遇到海冰灾情发生时,即可全力破冰。
大量准备破冰船?一旦闲置会造成很大浪费!人力破冰?成本太大!深海养殖?不太现实!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专家们认为,要加强我国海洋预报预警机制的建设,各部门联动共同应对。◎深度影响
海水盐度变化或致生物链断裂
宋金明举了一个让人不得不重视的例子。“通常,水越浅,冰越厚。深海里没有1米厚的冰,但2米深的海域能结1米厚的冰。我们知道,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它结冰,因为冰里的盐度很少。这就意味着,如果2米的水结了1米厚的冰,那么原来28%的海水盐度就会变成近56%。盐度的突变,会让冰点更低,水温更低,不喜冷的生物不能抵抗低温,就会冻死,不能适应高盐度,也会死亡,生物链会断裂。而海冰快速融化后,大量淡水注入海中,海水盐度又会突然降低,大起大落,对生物是双重影响。” 刘红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