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渤海严重海冰灾害:自然和人力正在博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谈渤海严重海冰灾害:自然和人力正在博弈
2010年01月29日 09:10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个冬天,渤海受到了不同于往日的关注,我省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海冰”。 渤海冰情为何这么重?“北极涛动”说、 “伪厄尔尼诺”说、“微型冰河期”说……一时间,众说纷纭。究竟哪种理论最接近事实的真相?本报记者采访了在济南参加山东两会会的有关专家。

  关于“北极涛动”渤海不是这个冬天唯一的受害者

  从去年入冬之后,严寒天气就开始频繁袭击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俄罗斯、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英国、法国,无一幸免。渤海不是这个冬天唯一的受害者。

  对此反常天气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北极涛动”和非正常“厄尔尼诺”是导致今冬极端冷时间偏早、持续、频繁发生的原因。

  丁一汇说,在冬季,北极有一个大的低气压,非常寒冷,冷空气基本上被限制在极地地区,外面有高气压包围着,冷空气难以往南走,称为“北极涛动”的正位相。但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个南高北低的正位相向负位相发展。这样一来,高压跑到了极地,极地低压被排挤出来。极地的冷空气非常寒冷,形成了寒潮、寒流。

  另外,去年7、8月份一直到11月,海洋出现了“伪厄尔尼诺”现象,它造成的气候影响非常类似“拉尼娜”现象,海洋增温的中心在中、西太平洋。对于中国眼下的严冬,“伪厄尔尼诺”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这个理论,省政协委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宋金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这个可能因素。 他说:“昨天我看新闻,波兰又冻死人了,说明这次变冷不是局域性问题。但海洋环流系统很复杂,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人为干扰自然和人力正在博弈

  省政协委员、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李广雪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从地球发展的大周期来看,地球已经开始进入变冷的周期,但人力的干预使得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短期来看,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会改变,但长期来看,地球要变冷。只不过,自然规律的作用和人力的干预度有一个强弱对比,什么时候这种角逐出现拐点,还未可知。”

  李广雪介绍,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距离现在21000年。“那时候,海洋的水都固化到两极,全球海平面下降115—120米,我国的东海、黄海、渤海都是陆地。从距离现在19000—15000年时,是全球的冰消期,两极的冰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到距离现在7000年时,海平面与现在就差不多了。 可以说,从7000年前到现在,是间冰期最盛期,理论上,根据地球的周期,全球开始进入变冷期了。不过,除了轨道参数,地球温度还受非轨道事件的影响。”

  李广雪所谓的非轨道事件,包括火山爆发、地震、外星球的撞击、人力干预等多种因素。“在距今15000—7000年的回暖期,就有500年的突然降温期,时间大概距今11500—12000年之间。因为,两极的冰大量融化,冰水温度很低,注入海中,会使海水温度降低,反馈到大气中造成全球降温。”

  李广雪认为,地球温度会受轨道参数这种万年尺度的影响,也要受人力干预这种百年尺度的影响,还要受太阳黑子这种十年尺度的影响。“气候、地质、海流,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仅凭一年的变化,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

  关于“微型冰河期”全球变暖趋势不会改变

  有一些中外专家说,现在全球处于一个“小冰期”,今后的二三十年将是气候变冷,而不是气候变暖,这种说法被称为“微型冰河期”,但众多专家对此表示反对。

  宋金明说:“微型冰河期,这个提法不太靠谱。工业革命时,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是280ppmv,现在高达390ppmv,只要浓度增加,热辐射就会多,而且,有数据支撑,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已有证实。突然某一年的波动,对变暖的大趋势不会有影响。不过,我不赞成两极融冰吸收热量导致我国北方寒冷的提法,这个提法的前提是地球上的热量守恒,两极吸热,温带或热带必然要降温。但地球上的热量是不守恒的,二氧化碳在逐年增多,升高了温度。”

  “有道理,远了不敢说,但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变暖的趋势不会改变。”省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李广雪表示。

  关于海水盐度渤海盐度在提高冰点在降低

  “ 海水由于盐度大,冰点很低,零摄氏度的时候是不会结冰的,持续十几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情况下,海水就会结冰,这次大面积的海冰肯定与持续低温有脱不开的关系。但有专家说,此次海冰是由于降雪使降水量增加,导致海洋盐度下降,继而导致冰点提高,容易结冰。这个看法完全不成立。”宋金明指出,海洋的盐度不是同一的,近海盐度低,远海盐度高。

  “影响海水盐度最重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蒸发量,一个是径流输入。近几年气温升高,蒸发量越来越大。而渤海的主要输入径流是黄河,黄河上的众多工程,如小浪底工程,使得黄河水入海量越来越少,根据我们的监测,渤海的盐度在逐年提高,冰点越来越低。”

  宋金明还介绍说,正常海水的盐度是32‰,而渤海离入海口近,淡水输入多,水交换能力差,所以海水盐度小于30‰。理论上,雪融化后,雪水注入海里,会降低海水浓度,但实际上,雪水不同于雨水,雨水会注入江河湖海,而雪水大部分会转化成地下水,注入海中的量很少。因此,雪水稀释海水的说法站不住脚。

  海冰形成是积累的过程

  对于持续低温这个造成渤海千里冰封的“元凶”,众位专家判定成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警室海冰首席预报员刘煜说,海冰形成不是“一日之寒”,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气象科研所首席研究员王以琳提出了相同的看法。据王以琳介绍,形成海冰重要的自然条件就是温度。今年渤海海冰形成的原因,主要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关。2009年12月26日以来,渤海沿海的最低温度一直在零下8℃以下,山东北部沿海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5℃。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