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考量
众多针对包括帝王陵墓的开发在内的文物发展规划,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除了有纾解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考虑外,通过陵墓经济开发带动一方经济和民生发展,也是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考量。
这点,可从陕西省黄陵县的发展历程中窥得一斑。
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黄帝祭祀升级为国家规格以后,陕西黄陵县旅游业综合收入在整个“十五”期间(2000年—2005年)年均递增26.1%的基础上,2007年达到2.5亿,预计2010年,达到5亿,在“十二五”规划完成后,2015年,黄帝陵将创收8亿元。
其中,在“十一五”期间,黄陵县旅游业年均递增27.2%,远远超过当地其他产业的增幅(如工业年增7.7%,农业年增9.3%),是黄陵县在“十一五”期间增长最快的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达到4000元,在“十一五”期间保持年均增长8.3%,超过了十五时期年均增长率5.5%。
“黄帝陵的开发,有力推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陵墓经济的‘系统有利原则’。”裴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曹操墓”的发掘中,这一经济逻辑也有所显露。
提出曹操墓“将带来4.2亿收入”的裴钰介绍说,他是通过分析游客构成、参照了2009年安阳黄金周的旅游业平均收入,得出游客每人消费平均值214.8元计算出的这一数据。
在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公开以后,安阳市一位主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度表示,安阳将把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此外,安阳市即将展开征地、修路、通水、通电等工作,以解决参观接待问题。
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曹操墓的开发现场,当地的村民已经开始做起了生意,有的在现场开始出售自己用毛笔书写的曹操的诗歌,在挖掘现场东边的麦地旁,有一块小牌子,上边写着“由此进去5元”。麦地的主人说,从这块麦地进去,透过低矮的围栏就可看到挖掘现场,还可以近距离拍照。
西高穴村现有2500多人,人均收入2000多元。在曹操墓被宣布“确认”以后,更多的村民开始坚信,原来每亩4万元的价格,随着安阳市相关旅游开发项目的展开,涨到12万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一代枭雄曹操在这个村庄长眠1000多年以后,终于开始给这个村庄开启了财富之门,一个相对落后地区的财富故事开始延展开来。
新一轮开发热潮来临
作为历史学家,裴钰已经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陵墓才具有开发价值?不同的帝王陵墓又大概可以遵循什么样的开发模式?“陵墓经济”和已经广为实践和探索的“名人故里经济”又有什么不同呢?
对此,裴钰进行了专门的梳理,认为“陵墓旅游”的模式基本成熟,分为四个部分: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古建筑、古园林、古文化艺术的荟萃地;引发人们对亡灵的追思缅怀;陵园气氛庄严肃穆,易使游人产生心灵震撼。这样才能制造“地下皇宫”的独有魅力,吸引民间百姓。
裴钰认为,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陵墓旅游远比故里旅游更具价值,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陵墓具有可见的空间形态,比如棺椁,陵室、陵区等;陵墓具有真实的文物,比如随葬品等,而故里更多的是一些后修的仿古建筑;帝王陵墓和帝王宫殿同为中国传统皇权思想的主要文物标志,帝王陵墓也被民间称为“阴间的皇宫”,对中国民间百姓具有巨大吸引力。
裴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陵墓经济”的产业模式,部分地区经过“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实践和摸索,已经具备雏形。
比如,陕西黄陵县在“十一五”规划中,先后重点投资12个旅游项目,包括中华姓氏寻根园、黄帝陵颂祖碑林、黄陵炎黄子孙墓园、黄陵县旅游宾馆、双龙生态旅游区建设、黄帝陵防火墙建设、黄帝陵管理局综合楼、候庄休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中华始祖源、黄帝功德坛、中华龙文化标志城等16个工程项目,构造了一条清晰的黄帝陵开发的产业链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多个重大帝王陵墓工程将陆续完成前期的考古勘探工作,其大规模商业开发已经陆续“静悄悄”的启动。比如,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规划”西汉帝陵保护项目的汉武帝茂陵,其考古挖掘工作已经结束;陕西在2006年启动的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包括唐18帝陵墓),如今乾陵、顺陵、建陵、贞陵、崇陵、桥陵、泰陵的考古勘探也已经完成;河北、山西和内蒙界内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启动,元上都的元代皇族大墓的考古开掘工作临近结束。
“接下来或将出现陵墓经济开发的一轮热潮。”裴钰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