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2日电 (邓卓明 李国良 周大川)“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时52分 ,发生了近六十年来罕见的大地震,震级为7.3级,震中距首都太子港加乐福地区10公里 ,当地有关专家预计,太子港近300万人口当中,可能将有20万人丧生,而伤者不计其数……。”21日上午,经过几天的网上留言,我们终于通过互联网联系到了广东珠海边防支队选派到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队员张健,简短的交谈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张健那份军人骨子里的刚毅,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中国维和防暴队队员们“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价值本色。
经历第一次强震
海地时间12日下午4时50分,“巨大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的传来,紧接着是大地开始渐渐的震颤,房屋抖动逐渐加大,当时我们正在进行军姿训练,起初以为是叉车到营区搬运东西,但仅仅1—2秒的时间,抖动程度已经超乎正常……”,张健和队友们意识到可能发生了地震,立即迅速有序的跑到营房外的开阔地,此时,巨大的轰鸣声和剧烈的震颤已经让人头晕目眩,大概30秒后,第一次强震结束了。
这次强震后,防暴队营区内部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多处墙壁出现了裂缝,食堂、诊所、指挥中心等房屋顶棚大面积脱落,宿舍水泥地面多处隆起,粉碎成块状,营房内一片狼藉,营区外围墙壁严重倾斜,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地震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此后,张健和队友们开始了“新的生活”,“数小时内,连续发生了20多次的余震,震感十分明显,队员们全部都住进了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天气炎热、蚊虫肆虐,整个太子港通讯、水电全部中断,大家还要继续执勤,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难……”
地震的破坏力着实让张健和队友们在海地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此时的太子港几成废墟,队员们在营区内找来了发电机,解决了用电问题,但用水仍一度紧张,仅能满足做饭、饮用,三天后,自来水短暂恢复供应,队员们才第一次洗去了脸上的尘土,由于防暴队还有较多的战备物资,所以短期内并不需要担心食物短缺,“困难都不算什么,那时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听到祖国亲人的消息,能给他们报个平安。”
中国救援队来了
“在我们感到最困难的时候,中国救援队到达了,见到了亲人,我们无比激动……”中国救援队的到来给防暴队员们增添了工作的动力和心里的安慰,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同志们为队员们带来了多部卫星电话,“每名队员都有1分钟的时间给家人报平安,这短短的一分钟是祖国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这是我们热切盼望的一分钟”,目前在防暴队营区里,网络通讯已经基本恢复,但也只能限时使用。
海地时间1月17日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及时向海地派出了救援队和医疗队,还空运了食品、药品、帐篷等救援物资90多吨,我们几十名队员花了3个多小时才搬运完,这些东西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十分宝贵,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中国,OK’”。
生死大营救
“当得知联海团总部大楼坍塌,防暴队有3名队友、国内代表团4名成员、1名民事维和警队队长以及驻海地联海团有关工作人员被埋在里面时,大家都震惊了,纷纷要求前往救援……”张健作为第一批营救队员与中国救援队一同赶往现场参加救援行动,“救援行动持续了90多个小时,我在救援现场坚持工作近70个小时,渴了喝自带的直饮水,饿了吃压缩干粮,困了就躺在地上打个盹,由于设备有限,挖掘进度十分缓慢,尤其是3天后,废墟内遇难人员的遗体开始发臭,戴上口罩也难以抵挡气味,……”防暴队和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就是这样坚持不懈的挖寻,终于在15日发现了中方第一具遇难者遗体,在随后的10几个小时内又相继挖出其他7名同志和联海团工作人员的遗体。“每挖出一具遗体,我们都要举行简短的默哀仪式,在运回营区时,门口早就有队员排着长队,默默等候同志、战友的‘归来’,大家都湿了眼眶……”1月17日 ,8名烈士的遗体启运回国,“我们所有队员都为他们送了行……”。
短短的二十分钟过去了,虽然意犹未尽,但我们还是希望给张健留点时间和她的妻子说说话,毕竟他目前的时间有限,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张健希望转达他对祖国人民和部队领导、战友们关心关爱的谢意,并表示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不辱使命,胜利平安归国。
目前,海地仍处在极度恐慌和危险之中,总统府坍塌,普通民房大量损毁,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物资、医疗条件严重匮乏,整个太子港处在大规模瘟疫爆发的边缘。
我们的维和防暴队的队员们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他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将自己融入海地,赢得了海地人民的信任,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们无愧于当代中国军人的称呼,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盛赞:“中国维和防暴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