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不要把黄松有当小人物来“启示”世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青报:不要把黄松有当小人物来“启示”世界
2010年01月21日 10: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先后贪污受贿510余万元,1月19日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有人说,黄松有案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法官的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现象不容忽视,应立足司法拍卖环节、法官与律师关系,加强监督。这样寻求“启示”,完全是门缝里看人,把黄松有看扁了。

  法官贪污受贿、徇私枉法,非自黄松有始,既然被称为“现象”,应该早有先例,而且例子不少。有的法院发生窝案,几十人被一窝端掉,而且端了又来,来了又端。问题早就很严重了,如果我们需要“不忽视”司法腐败现象,启示已经很多很系统。黄松有身居高位,也许更能凸显问题的严重性,但总的来说,我们已经不需要他的启示了。

  不能因为逮住黄松有大法官,就光拿法官说事,搞反腐“分类学”研究。法官借司法拍卖搞腐败,于是建议司法拍卖与法院脱钩;法官跟律师勾结,于是建议设立防火墙。司法拍卖与法院脱钩,也许断了腐败法官的一条财路,但路总是有的,有志者事竟成。建防火墙是个好主意,但怎么建?谁来把守?撇开整体吏治,单想建座“世外桃源”,可以建,但我们以事后诸葛之明知道,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

  搞腐败“分类学”研究,是反腐研究的一个误区,至少在整体的反腐败体制建立之前,分类研究事倍功半。就在黄松有获刑当天,有媒体报道,河南四年揪出22个腐败县委书记。有政治学者分析称,县委书记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被封建文化包围,容易腐败。黄松有在北京待着,从理论上说不差监督,但还是腐败了。我们以为原因不同,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腐败了,必有腐败的共性。

  过去有些官员腐败被抓,便自称法盲。杀人放火与贪污受贿犯法,这种常识连老百姓都知道,但有的部门却相信,不懂法是官员腐败的原因。黄松有从反面证明,官员腐不腐败与他懂不懂法没有直接联系。懂法的人,可以自壮行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名知法者,跻身最高司法者行列,竟然干起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勾当,我们不能小看这件事。黄松有当了最高法院副院长,按照一种说法,应该是吃穿不愁,岂止是吃穿不愁,简直应该是“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说,也是实现得很充分了。他干吗要贪污受贿510余万元呢?

  这必须从权力的一般现实来解释。当下中国,投资热潮涌动,商人求发财机会于公门,如过江之鲫。对于掌握权力的人来说,遍地都是金子银子,实际上都不需要伸手,甚至不需要“笑纳”。有送钱上门的,有帮你刷卡的,有打点你亲戚朋友曲线“运动”而来的。行贿者担着法律与经济风险,自必会做得滴水不漏,官员“笑纳”只需一念萌动,然后择其可靠者而受之。

  面前是巨大的诱惑,官员除了自身定力超常,真的还需要外力加持。过去,我们让官员凭着道德良知孤军奋战,结果很多官员被拉下马来。后来我们强调监督,官员之间相互有了点照应,但从腐败严重性来看,监督没有落到实处。黄松有在北京做官,但还能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勾勾搭搭,应该也不止一天两天了。我们是如何监督他的?监督恐怕是有其名,无其实。

  一名最高法院副院长被抓了,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项反腐战果,表明了反腐决心。可一名最高法院副院长被揪下马来,对于政治权威来说肯定是一种伤害。真正的启示是,我们必须追求预防,找到预防权力腐败的办法,这对于政治与官员才是两全之策。(杨于泽)


相关报道:黄松有被宣判启示:法官与律师间须建“防火墙”

          黄松有曾是上进农家娃 博士论文曾专门谈廉洁

          黄松有被判无期反应平静 辩护律师称判决过重

          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被判无期 众多传言未获印证

          中国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一审被控受贿贪污510万

          黄松有可能“两会”前受审 初步认定受贿400万

          最高法从黄松有案中痛定思痛 四利剑直指司法腐败

          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公职

          中纪委对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案调查仍在进行

          最高法院高官:中纪委正调查高院原副院长黄松有

          最高法副院长解答“黄松有案”等四大热点问题

          反思黄松有案:当前法院系统反腐形势依然严峻

          知情者称黄松有被免职涉及以权谋私等三大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朱志刚辞职 免去黄松有职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免去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职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