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规定:政协委员发言每人时间不超6分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重庆规定:政协委员发言每人时间不超6分钟
2010年01月16日 04:28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市政协召开新闻发布会,通告政协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于2010年1月19日至23日召开。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熊康敏在发布会上表示,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将提高效率改进会风,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6分钟。

  熊康敏昨日说,本次大会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大会发言。以前的大会发言时间,每人会安排8~10分钟。但委员们在发言时,总想把观点表达得更清楚,结果不知不觉中就占用了别人的时间。熊康敏说,本次大会要求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6分钟。这样,大约有22人能够发言;而未作大会发言的发言稿作书面发言印发。

  熊康敏还说,在提高效率方面,本次政协会议将首次启用电子管理系统。报到现场将有两台电脑,委员一报名字即可方便地查询到安排的房间以及即将参加的活动,改变以前报到时凭人工查找的做法。为倡导节约,本次会议尽量通过网上传文件,对可不用纸质件的坚决不用纸质件。

  高校培养大学生应考虑“适销对路”

  市人大代表严琦建议应减少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

  昨日,市人大代表严琦表示,在今年“两会”上将建议高校培养学生应考虑“适销对路”,同时应特别注意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

  严琦举自己的企业陶然居说,招来的大学生有的看起不错,但先让干点具体工作就放不下身段,让做管理做经营因缺乏经验又拿不下来。

  “这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严琦拿出了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11月底的调查数据,称全国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签约率,高职高专还高于本科2个百分点。

  为此,她建议高校在办学上要积极与市场接轨,发展市场急需的专业。应每年对专业进行就业评估,对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做适当缩减。

  市民代表可旁听政协会议联组讨论

  昨日,记者从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次会议继续将邀请40名市民代表旁听会议的开、闭幕式和大会发言,从今年开始这些市民代表还将可旁听联组讨论。

  市民代表以基层群众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为主。被邀请的市民代表经层层推荐产生,由社会多方面人员构成,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5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

  25岁的车林林说,自己是第一次参加大会的旁听,将把它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年77岁的李汉成是第二次作为市民代表参加大会旁听。去年,他向市政协提出了236条社情民意,被采用了67条,其中一条关于军队方面的建议还被全国政协采用。

  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将于19日开幕

  本报讯 昨日,市政协通报,政协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于2010年1月19日至23日召开。

  市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熊康敏说,本次会议拟安排八项议程,包括听取和审议政协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关于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会议;协商讨论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报告、财政报告、移民工作报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等。

  本次会议规模约1200人,包括邀请旁听大会的40名市民代表。

  征集市民两会建议

  本报继续征建议

  2010年重庆两会开幕在即,您最关注哪些热点问题?您对重庆建设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诉我们。本报将把您的建议转交代表和委员,您的建议可能写进议案提案,也可能成为本报重点关注的题材。

  欢迎读者拨打热线电话966988提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发送邮件至lby@mail.cqwb.com.cn,或将信函邮寄至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重庆晚报 时政新闻部两会报道组,邮编400010。

  读者建议选登

  60岁老人免费乘公交车

  市民柳女士来电建议,成都的老年人免费IC卡都是60岁可以办理,为什么重庆要70岁才可以,能不能和成都一样?

  市民李女士来电称,希望可以对公交车的票价重新定价,公交车不要分等级,统一乘车标准。

  关注派遣工劳动待遇问题

  市民柳女士来电称,目前,很多单位都会使用派遣工,而这些员工老了以后,有的待遇无法保障。希望政府能关注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治理“醉驾”不要忘记农村

  大足县交通委员会周勇发来邮件称,农村现在很多人都会开着摩托车、农用车到处去赴宴,酒后驾车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他建议:把交通安全作为文明乡镇建设的考核指标,让乡镇的主要领导都给予重视。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 李伟 记者 易守华 采写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