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猫猫”会不会被“山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躲猫猫”会不会被“山寨”
2010年01月15日 11:04 来源:郑州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提前推出的新版《汉英大词典》收录躲猫猫一词,房奴、宅男、山寨版等词也被收录在内。

  “躲猫猫”的信达雅何在

  我国翻译历来讲究“信达雅”,可“躲猫猫”(hide-and-seek)变成“捉迷藏”的过程中,“信达雅”三条标准竟一条也不存在了。虽然“躲猫猫”在汉语中就是“捉迷藏”的一种,可这样直来直去的翻译之后,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话说回来,想要“躲猫猫”翻译成英语,也不是不可能,可绝对不是这么翻译。其背后可能要做好几页的注释说明当时的情况以及网民们的怀疑态度。可是,即便这样,我们也会质问:网络语言中的那种智慧还存在吗?你看到“躲猫猫”这样的词语之后,还会发笑吗?可以这么说,一定程度上,“躲猫猫”是不具翻译性的。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正统的学术思维来表达,也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专家和学者去解释,网民们自有自的智慧与表达方式。如果非要表达,我们只能说,这是编写者对网民智商的一种文本曲解和侮辱,更是一种自取其辱。 船涛

  “躲猫猫”进词典的多重意味

  《汉英大词典》将“躲猫猫”等网络词汇收录其中,当然有与时俱进的成分,但笔者以为更有“不遮丑”、不回避问题或警示后人之意。

  时下中国互联网网民已超过2亿,而日日汇聚和产生与互联网的海量词汇、网络语言,对于社会语言的构筑和“感染”已不容置疑,尤其是亿万青少年群体对网络语言的接受能力更强、影响更大,他们比成年人更多地知道什么是“欺实码”、什么是“杯具”、什么是“宅”……既然社会发展潮流如此,人文语言发展亦如此,那么我们只能尊重和引导网络民意,而不能刻意阻塞。其次,这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甚至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敢于直面社会矛盾与现实问题,“躲猫猫”或将是成为中国未来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毕晓哲

  外国人能意会“躲猫猫”吗

  正如词典序言中所指出的,在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日频,既要避免双方误读,又要争取话语权的今天,这样一部汉英词典可望发挥相当的作用。但这些反映社会焦点热点的新生词汇让人怀疑,“躲猫猫”之类的翻译,能让外国人懂得其中所蕴含的原始网络民意吗?

  其实,“hide-and-seek”作为一个英文短语,本身就有捉迷藏的意思,外国人看了不会真的就把“躲猫猫”当成捉迷藏吧?除却这一点不谈,实际上,作为我国网民自创的并继而风靡网络与现实社会的“躲猫猫”一词,自有其特定的意思,其所包含的网络情绪、民意指向等很难通过简单的翻译就能准确地表达和传递,而这些民意、情绪等却恰恰是“躲猫猫”一词的精髓所在,也是其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生词汇的原因所在。

  换句话说,诸如“躲猫猫”一类的词汇,如果不了解产生的原因、环境和土壤,而只是停留于词面的翻译上,恐怕就是翻译得再“准确”,恐怕也不能够使外国人懂得。

  “躲猫猫”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民意等的标志性符号,其内涵外延远远大于其词面的意思。透过“躲猫猫”这个标志性的符号,可以更好地来审视阅读我们的社会现象,知晓民意,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制度的完善。因此,“躲猫猫”进入词典,它的意义就在这里。丁洪先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