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切莫“摁下葫芦起来瓢”
一位北京小伙子为给女友看病,每天凌晨3点从家里赶到市区一家医院排队,以确保能挂上号,一坚持就是几个月。爱情的力量让人感动,看病的艰辛让人心酸。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困扰着中国百姓。2009年,新医改方案等系列改革举措,让老百姓看到了解决药价高、看病难问题的希望。
基本医疗卫生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公立医院突出公益性,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下45%的药品降价……人们为政府的努力和举措叫好,但一些人也担心新政在实施环节打折扣甚至“摁下葫芦起来瓢”,毕竟相关领域的“利益纠缠”根深蒂固。
在济南一家国企工作的张宝国说,大大小小的药品降价已经许多次了,可是大家普遍感觉药价还是贵。最担心的是药价没降下来,诊疗费倒提高不少。
武汉市的职员胡艺提醒,要防止一些药品换上新名称继续维系药价暴利:“媒体曾报道,罗红霉素有40个名字,头孢三嗪有30个名字,抗菌药氧氟沙星的名字达52个之多。改换药品名称、规格及包装,按‘新药’重新定价的变相涨价行为,一直未被完全遏制。因此,应完善监督措施,严防降价的基本药物‘见光死’。”
百姓期望,“时间就是生命”能成为医改推进中的关键词,尽快把阻碍医改实施的各种“利益链条”彻底切断,尽快让惠民举措落到实处。
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
2009年是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每一个公众广泛参与的热点话题背后几乎都是对教育公平的追问。
沸沸扬扬的“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及“重庆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北大首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等等,始终伴随高分贝质疑声的,是人们对教育公平可能遭受损害的深深担忧。同一座城市仅仅相隔百米的学校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所反映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择校热更是常说常新的老大难问题,社会关注度持久不衰。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组织的一项调查中,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择校费、大学高学费和高考加分政策,分别是公众心目中最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面对百姓的追问,中国教育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2009年11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上任伊始,就提出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2009年岁末,国务院公布的对公办中职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将逐步免除学费的政策,被普遍认为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后,上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学,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人们期待,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弱校及农村学校建立教师流动机制等手段,“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政府承诺能够逐步变为现实。
就业:期待渠道更通畅,前景更光明
就业是民生之本。金融危机下,对百姓生活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就业空间缩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人群这三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尤其突出。
“儿子大学好不容易毕业了,可是找工作实在是难。”一位农村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直接引发了就业危机。刚刚在一家企业就职的大学生江丹告诉记者:“这一年找工作真是太难了,降低心里预期是明智的选择。”
一位农村受访者说:“我原来在深圳的一家超市打工,后来超市裁员,就回家种棉花了,等有机会还想出去打工。”另一位受访者则表示:“希望国家能加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拓宽再就业门路,关心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伴随国家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的实施,2009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保持了总体稳定,新增就业、下岗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农民工就业等指标完成情况均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各地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中尚有近一半未实现就业、部分农民工岗位不稳定等问题,显示目前的就业难尚未彻底解决。
中央明确提出,2010年“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扩大就业渠道等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华社31个分社前不久进行的入户调查或拦截式访问显示,已实施的保障和扩大就业政策得到了84.1%的受访者认可;53.9%的城市居民认为2010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会好转,期待自己和家人的就业空间会更大。
拆迁:早日告别“民生之痛”
6年前,孙志刚的无辜惨死,终结了收容遣送制度。2009年末,多起由拆迁引发的极端事件,让备受争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存废提上了国家立法机构的议事日程。
以成都唐福珍自焚事件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因其极端而受到广泛关注。实际上,因强制拆迁、暴力拆迁导致的矛盾和冲突经常发生。本刊收到的众多读者来信中,对这一问题的反映占了相当数量。各种渠道的民意都显示,城市拆迁的无序和混乱,正在成为引发社会矛盾与不稳定的民生之痛。
北京大学法学院五位学者一纸认为拆迁条例涉嫌违宪违法、建议全国人大修改的建议书,激起千层浪,把公众的目光聚焦到法律制度建设的层面。国务院法制办迅速作出回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有望取代旧的拆迁条例。
社会舆论对此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虽然废除现有的拆迁条例并不能解决所有拆迁问题,但至少能够抽掉暴力拆迁的一个法规垫脚石。众多网民对新条例提出建议和意见,有人并提醒在新旧条例的转换期,要防止利用这个时间窗口突击拆迁。
现行拆迁条例的废除看来已无悬念,这表明国家对当前拆迁过程出现的不公、矛盾和冲突已有更清醒认识,对其中凸显的民意也有更积极和迅速的反应。人们期待,直接关系民众财产权和切身利益的新法规能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切实担负起维护广大拆迁户正当权益的重托,让拆迁不再成为“民生之痛”。 本刊记者 古文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