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网站上,有人反映在雨雪天气,南岗区政府门前大理石步道板湿滑难行,相关部门回复称“此处步道板面积并不大,下雨、下雪天可以绕行,不影响行人走路,没必要非在其上面走”。
不出所料,这个“可以绕行”的回复又招来一片批评声。批评,是有道理的。比如在北方政府门前铺大理石,的确不合适;比如这个回复建议公民“绕行”显得不够谦卑,诸如此类。但笔者想说的是,眼下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已然进入一个动辄得咎的“新阶段”。就拿此事来说,网友是在7日8时49分38秒发表的主题,相关部门是8日9时58分29秒做的回复,效率正常,就内容而言——如果不回复,则互动栏目就是“摆设”;如果回复为“待研究”,则留言板就有形式主义之嫌;如果回复为“可以绕行”,则回复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就有了问题。最理想的回答大概应是“拆了大理石板,马上铺设防滑材质的地砖”——但问题在于,回复者有如此大的权限吗?问题在一天之内能解决吗?
如果问题一上政府网站就迎刃而解,这合乎行政常态吗?回帖是由督办科负责答复,而步道板是由城建部门建设,回帖者谨慎建议“绕行”,还算比较务实的良心话,总比“研究决定”的官腔可爱多了。但市民对此也不是很能接受:早知没有什么效果,就不必劳力费心地发帖。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核心恰恰在于,公众的期望与政府网站的效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舆论或民意普遍认为,网上反映问题是一种新渠道、新方式,便捷高效,结论也应该秉持便捷高效的逻辑,加上不少地方官员时不时宣称自己“时常上网阅览民情”,给公众造成一种“有事网上好说话”的错觉。事实上,政府网站的绩效只是传统意义上行政绩效的延伸或反射,该推诿的还在推诿,该扯皮的还在扯皮,环节不会少,程序没有省,但市民的希望难免跟着失望,网上回帖说真话,反而比敷衍塞责更怪异。
地方政府都在搞网站,名曰“官民良性互动”。互动不互动,一眼就知道。但何谓“良性”,这还真不好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网上办得快还是慢、做得好还是坏,一目了然。如果政府部门不能提升办事效能、不能改善行政服务水平,那么,必将陷更多的网意回帖工作人员于不义不智之中,他们越是实话实说,则必然越会催生一个“雷”似一个的政府回帖。(宋桂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