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为何建筑行业成为盲点
向杰等人不过是4000万建筑工人大军中的一个小群体。中国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造就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建筑市场和劳动力大军。然而,这一劳动者群体却因为一纸合同的缺失陷入困境。
《劳动合同法》即将迎来两周年。自该法颁布以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得到显著提高。
但据大学生“建筑工尘肺病调查小组”调查,在建筑行业,层层转包使得劳动合同签订率非常之低。在深圳受调查的200多名工人和家属,与爆破公司、建筑公司签订过劳动合同的人数为零。
针对深圳尘肺门事件、以及建筑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的现状,2009年12月21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等6名分别来自清华、北大、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的社会学者,联名致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呼吁“还建筑工人一份劳动合同,给劳动者一份尊严”,希望人保部加大对违规违法的查处力度,确保建筑公司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学学者研究发现,建筑行业普遍缺乏劳动合同的根源在于目前不规范的用工体制。沈原等人撰文指出,包工体制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战略的伴生产物”。
尽管2005年建设部《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中提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同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工伤、医疗或综合等社会保险。然而当前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农民工只是跟着包工头工作,并不隶属于任何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这导致了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基本处于空白状况。
根据国家建设部门的相关法律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打击挂靠和违法分包,禁止“包工头”承揽分包。但现实的情况却表明,包工头承包工程业务依然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主流现象”。
工人们由包工头组织进行劳动,和老板并不相互认识。工程做完之后,老板支付工资给包工头,工人从包工头那里领取工资,然后就地解散,有工程再集合起来一起做。整个过程基本上靠口头来维持,没有任何劳动合同。工人与包工头之间的人情关系掩盖了与爆破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而老板们也利用这一点规避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因为疏于监督检查,导致企业长期逃避签署劳动合同。这样一来,《劳动合同法》被轻易地“忽视”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