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长徐守盛 中新社资料图 殷春永 摄
中新网兰州1月5日电 (记者 殷春永)谈起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的变化,甘肃省省长徐守盛称,这是甘肃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徐守盛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刚从酒泉返回到兰州。在酒泉,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装机容量首次突破了200万千瓦,前一天刚刚并网发电。
徐守盛为记者举例:“西部大开发之前,甘肃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0亿元,2000年才达到1000亿元;2006年突破了2000亿元,两年后突破3000亿元。2009年,在克服了金融危机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将达到3500亿元左右。”尽管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4%,但自身比较,甘肃人均GDP也上了一个台阶,过去只有几百美元,2008年超过1700美元。
基建先行 四方通途
徐守盛特别提到甘肃基础设施的建设。他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甘肃在这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高速公路方面,“世界最短的高速公路在甘肃”即指天水境内的13公里高速公路,当时是1999年,那是甘肃省唯一的高速路。2009年底,甘肃建成通车的达到1650公里,增长百余倍。在建的10条高速公路有1250公里,等级公路的建设则超过10万公里。
铁路建设上,除在用里程大约2200公里左右,目前在建的项目有14项,包括已开工的兰渝线、西安至平凉线等6个项目。“14个项目建成后,总投资接近3000亿元,总路程达到7500公里,等于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
在空港建设方面,现有5个民航机场,开通国内外航线40多条。
旱源解渴 环境改变
甘肃十年九旱,要发展势必解决水的问题。徐守盛说,国家为此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饮用水或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用水。西部大开发以后,甘肃陆续建设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流域治理工程、黑河流域治理工程、黄河上游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以及解决了革命老区庆阳老百姓的饮水难问题。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二期,以及敦煌水源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都在有序向前推进。
谈起生态环境建设,徐守盛称,总体上有所好转,局部地区得到了根本好转。随着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在甘肃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他也承认,要全面解决生态环境沙漠化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继续努力。
自给自足 百姓受益
作为贫困省份,徐守盛说,贫困面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扶贫开发进展顺利,贫困发生率已由2OOO年的74.8%,下降到2OO8年的21.3%。”受益于中央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和帮扶,为老百姓办了大量的实事。如今,新农合参加率达到93.2%;农村低保制度业已启动实施……
说到农村,徐守盛表示,这些年来,甘肃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对农民的培训,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西部大开发以后,不仅是养活了一方人,还有结余。”
追求绿色 循环经济
“西部大开发,追求绿色GDP,追求有质量、有效益,为老百姓带来实惠的GDP。”徐守盛说,甘肃多年来致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路子。去年12月24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有意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徐守盛告诉记者,甘肃新近确定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即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中心带动”就是把兰州白银作为中心城市,提升产业层次,为全省提供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路子。“两翼齐飞”指的是按照国家批准的河西走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把河西以酒泉为基地打造成全国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光伏发电和风电的新型能源基地;再有“一翼”,就是以平凉庆阳为带头的鄂尔多斯盆地的区域来发展煤、电、化综合一体的循环经济。“组团发展”就是每个区域都要培育自己特色优势市场。“整体推进”是总体的战略目标,涉及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