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高调低调总相宜 曾用"母性的温柔"化解危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傅莹:高调低调总相宜 曾用"母性的温柔"化解危机
2010年01月04日 2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6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配文)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于当地时间2007年六月二十七晚举行招待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图为中国大使傅莹(左二)和英国前副首相赫塞尔廷勋爵(右二)、英中贸易协会主席鲍威尔勋爵(右一)交谈。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伦敦一月四日电 题: “高调”的外交使者 “低调”的新闻人物——记者眼中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

  中新社记者 魏群

  很少有人能将“高调”与“低调”这两个对立词汇如此鲜明地集于一身。刚刚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记者眼中,就是这样一位时常令人感觉判若两人的职业外交官。

  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气质优雅,在西方大国身居大使高位……这些“符号”难免使其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但在中国媒体面前,她总是刻意保持低调,鲜有惊人之语。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她在外交场合及英国主流社会的频频高调亮相。

  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英国著名学府,她面对各国学子,就“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将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话题,娓娓道来。

  出色的外语能力,曾求学英伦的经历,使其深谙与西方主流社会沟通之道。即使是严肃沉重的话题,在其口中也变得轻松,时常冒出的幽默之语,令听者开怀大笑。她的演讲,并非照本宣科,她会走下讲台,步入学子中间,与他们“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即使问题很尖锐,她也面带微笑,耐心讲解自己的看法。

  风度翩翩的气质,让西方社会认可的话语方式,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往往使其在大学演讲的门票变得“一票难求”。

  在英国主流媒体上,她经常发表文章,就“西藏三·一四”、新疆“七·五”事件等,或向西方阐明事实真相,或讲解中国对某一问题的立场。

  她说,西方了解中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现在已经是西方该了解中国的时候了。

  一位英国官员曾对记者说,他很少见到傅莹这样如此活跃、频频在英国主流社会各种场合亮相的外交官,在各国驻英的外交官中,她也显得相当突出。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她也时常展露出母性温柔的一面。记者曾受邀到其在伦敦的官邸参加活动,在官邸客厅的墙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相册,里面是她和女儿的各种照片。

  傅莹的母性也曾化解了一次小小的“外交危机”。英国一档电视选秀节目进入决赛的选手,居住在她官邸附近。英国媒体误报“中国使馆因选手太过吵闹而提出抗议”,傅莹很快在英国发行量最大的通俗报纸《太阳报》上发文,阐明真相,并说自己的女儿也是中国“超女”等选秀节目的“粉丝”,而她本人也是英国这档节目的热心观众,甚至在文中对参赛选手逐一评点。

  英国媒体对傅莹以“母性的温柔”化解此事的方式大加称道,该档节目甚至邀请她现场观看决赛。

  而当记者提出就此事采访她时,刚刚高调化解了危机的她,再次显示出低调的一面,不仅婉拒了采访,而且希望记者不必就此事进行报道。

  但只有在特定场合,傅莹才会在中国媒体面前“高调”出现。国庆六十周年大典举行之时,英国恰逢深夜,英国使馆第二天一早组织工作人员观看庆典录像。傅莹在组织大家唱国歌、祝福祖国好之后,心情大好的她对中新社记者深情回忆起国庆三十五周年时,她作为仅有的两名翻译之一,登上天安门城楼,站在邓小平身后不远处观看庆典的激动心情。

  记者从中国驻英使馆获悉,作为新中国第二位女外交副部长,傅莹将于二月中旬回国就职。在这一更受外界关注的新职位上,其“高调”与“低调”之风,将为更多人所领略。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