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强制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多年来都是各方关注焦点,2009年11月前后,上海、成都几地因为强制拆迁引发几起恶性冲突事件更是强烈挑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来自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五位学者——沈岿、王锡锌、陈端洪、姜明安和钱明星一纸《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涉嫌“违宪”,请求全国人大审查的建议书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将公众的关注焦点引导到了法制建设的基本面。这五位学者的名字也随着公众对拆迁持续升温的讨论成为2009年知晓率最高的名词之一。
2009年底,人民网推出“责任公民”评选,北大五学者高票入围。记者电话采访了五学者中的王锡锌、沈岿,看看这些富于社会良知的学者、专家是如何走出书斋,“搅和”到这些社会热点事件中去的?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对我国的宪政发展、人权保障有哪些期待?
沈岿:成都自焚事件让我一度在课堂上有点儿失态
长期从事宪法和行政法研究的沈岿,“掺和”像“拆迁条例”这样的热点社会事件已经不是头一遭了。回忆起刚听到成都以自焚阻挡强制拆迁的极端事件后,沈岿说,自己“挺郁闷的”,“甚至在学生面前多少有点失态”,心里感到一定要为此做点儿什么。
沈岿还举了日本废止麻风病法的案例。日本麻风病法从1953年到1996年,实施了43年的时间,但实际上早在六七十年代医学界就已经证明麻风病不会传染,不需要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了。当麻风病法终于在1996年废止时,日本麻风病学会、日本研究国家赔偿法的部分学者纷纷向社会公开道歉。“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日本的学者作出这样的举动。”沈岿说,虽然他没有问过其他几位老师是出于什么原因参与进来,但他相信,大家跟他一样,都是出于学者的社会责任感,才慷慨直言,为修改或者废止“拆迁条例”鼓与呼。
“外向”王锡锌与“内秀”沈岿
跟王锡锌接触过的记者都会有这样一个直观感受——这个老师好打交道。跟大多数学者对记者退避三舍,或面对媒体拙于言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王锡锌是个善于“利用”媒体的学者。他多方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运作,从主题策划到嘉宾点评,“新闻1+1”到处都能看到王锡锌的印记。他还与各家新闻媒体保持“亲密接触”,“北大五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这一新闻事件,王锡锌扮演得也是类似新闻发言人的角色。
王锡锌从来不讳言自己身上“烟火气”很重,他直观地分析,这可能跟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有关系,“我是做公共政策分析和宪政研究的,这不是埋头书斋能做好”。王锡锌充分肯定媒体平台的作用,认为在目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可以起到的引导舆论、集结公众力量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与王锡锌积极向社会舆论靠拢不同,沈岿则对投身舆论漩涡态度保留。沈岿强调,他本人并不倾向于过多地介入到社会热点事件当中去。他有点儿自嘲地表示,这次他接受王锡锌的建议,打破了自己即使接受采访也从不出镜的“戒律”,接受了好几个视频采访。他还告诉记者,在建议审查拆迁条例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后,有商业网站主动联系他,请他去开博客,好用自己的专业观点去影响更多人。沈岿说:我当时有一点点被打动,但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沈岿担心,在这样的一个时点上开博客,难免有面向公众写博客的定位或心理暗示。而对此,沈岿是心有疑虑的,“我担心自己会被异化,有可能会为了公众的一些想法去写东西,可能就没办法做自我反思了”。沈岿强调,自己更希望成为一个专注于“思”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专注于“行动”的知识分子。
说期待:修改“拆迁条例”政府要拿出诚意
2010年新年伊始,王锡锌呼吁有关部门要争取又快又好的推出新拆迁条例。他说,目前公众已经有了很高的期待,因此,新“拆迁条例”必须拿出诚意,解决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沈岿则表示,“拆迁条例”修订肯定是要密切关注的,出台以后实施的效果怎么样,也将会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另外,沈岿也将目光聚焦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和补偿的问题上。他说,新“拆迁条例”不覆盖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补偿问题,他和王锡锌在考虑将这个问题提交到全国两会上,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沈岿沉痛地表示,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不能让农民的权利再次受到侵犯了。
其他方面,王锡锌表示,希望在2010年,我国建立起更加有序的公众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渠道和机制,让公众可以更好地与政府部门对话。
在人权保障方面,沈岿表示,自己将关注取消入学和就业中的乙肝检查。“乙肝斗士”雷闯的一系列“行为艺术”式的反乙肝歧视举动让沈岿很受震动,他说,虽然我们在反乙肝歧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卫生部也做了些表态,但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他呼吁,应该彻底取消入学和就业中的乙肝检查。他说,学生入学后可以做乙肝检查,但那是从学生个人健康的角度来实施,而不是从限制入学的角度来实施。(张海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