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贫富悬殊架空了全面小康的统计意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评论:贫富悬殊架空了全面小康的统计意义
2009年12月24日 16:04 来源:太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1日公布的 《2008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步》报告指出,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监测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由2007年的72.7%上升至2008年的74.6%,但区域差距依然存在。(新华网12月22日)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达到74.6%,本是一件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但网友的意见却几乎一边倒地表示不认同,身边的朋友也调侃说,自己是在后边的25.4%里面。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说,现在买一把青菜都得5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给小孩买奶粉;更多的意见是,现在连房子都买不起、住不上,还叫“小康”社会?大众对“小康”的认同与否,完全凭自己的实际感受,而不是统计数据。

  近日,重庆社科院多位专家联手完成的《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显示,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即极少数人居于社会上层,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下层。重庆的调查结果,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贫富差距的悬殊,让74.6%的统计数据失去了真实的社会意义。

  新闻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检测包括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事业、资源环境六大方面,共计23项指标。从这些指标来看,依然是侧重整体的,而没有反应个体的生存状态。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如一个大蛋糕,现在的进程就是说这个蛋糕已经做好了74.6%,但这个蛋糕分给哪些人吃的问题没有解决。无论蛋糕做的多大,吃不到蛋糕的人都不会为这个蛋糕唱赞歌。相反,这个蛋糕做得越大,吃不到蛋糕者的心里就会越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还会带来更多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量变和质变是一致的,量变反映着质变,也必然导致质变。而现在,量化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与广大群众对小康社会的质感出现了背离,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切莫为74.6%的统计数据沾沾自喜,而应该努力准备攻坚战:从关注整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关注个体的全部建设小康社会。郭文婧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