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6日电,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驻法大使孔泉日前接受法新社国际部副主任克拉克采访,就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及相关问题全面阐述中方立场和主张。
孔泉指出,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应该综合、全面、客观地看待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在长期工业化过程中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其应该承担历史责任。甚至到2006年,尽管发达国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1/6,但仍然进行近50%的排放。至于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目前美国20吨,欧洲10吨,而中国仅4吨左右。因此,我们不能不顾历史责任和事实,空泛地谈国际合作。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社会确立的基本准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应在1990年基础上,集体减排5.2%,但多数发达国家不降反升,发达国家还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近20年来未见诸行动。因此,无论从历史责任、现实情况和能力讲,还是从上述公约和议定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发达国家都应该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大幅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
孔泉着重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积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1990-2005年,发达国家碳排放强度下降了26%,而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6%。不久前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采取的自主行动,体现了中国政府做出的最大努力,蕴含了13亿中国人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真诚意愿。
孔泉强调,中国有13亿人口,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阶段,而且面对主要依靠煤炭的能源结构制约,中国需要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来实现上述目标。但中国不会开“空头支票”,决不会重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和“奢侈排放”的老路。我们将“言必信、行必果”,把自主采取的减缓行动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结果将对外公开,从而保障我们行动的透明度。
孔泉说,正在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变会议的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重点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做出明确、具体的安排。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巴厘路线图”的授权。
孔泉表示,现在会议谈判进程较为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减缓、资金和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上立场倒退,并极力向发展中国家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发达国家长期的工业化为本国积聚财富,对当前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但却拒不承担补救责任,这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另外,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几乎是发展中国家的4倍,在此基础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承担相同的责任,是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目前,中国代表团正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代表团一道,为会议取得成功而积极努力,温家宝总理也将出席会议,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对会议及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衷心希望有关各方能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并加强合作,为会议取得成功、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共同努力。
孔泉最后表示,当前中法关系正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法国总理菲永即将访华。中法在包括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着密切沟通,上个月法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务部长博尔洛作为总统特使访华时,转交了萨科齐总统致胡锦涛主席的信件,并与李克强副总理进行了友好会见。我们希望法新社充分理解并客观反映中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积极致力于加强中法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