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专家韩晓平:中国在减排方面尽了最大努力(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能源专家韩晓平:中国在减排方面尽了最大努力(4)
2009年12月12日 04:38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韩先生,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还有最后一个问您,一般谈判都是双方要价差不多的情况下才能达成一个最终的协议,但是现在明显双方似乎越谈越远,最终有可能,有没有可能达成一个双方都认为可以接受的协议?

  韩晓平:

  就要看西方国家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好,印度也好,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了,但是我们这些努力如果还是不被认可,而且他们以此作为理由不承担减排义务,大家很难就此达成协议。

  主持人:

  好,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我们的节目稍候讨论。

  解说:

  这里是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去年9月,这家交易所正式揭牌运行,一个月前,国内首笔基于碳足迹盘查的标准化碳中和交易在这里悄然完成。

  穆玲玲(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

  碳中和的需求方是在上海,指标产生在中国厦门。

  解说:

  那么什么是碳中和呢?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量有1000吨,如果这家企业通过别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实现了1000吨的减排,就算抵消了自己原有的排放量,就算是中和。

  碳中和交易允许一家企业以购买另外一家企业减排指标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碳中和。

  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11月17日撮合的这笔交易为例,买方——上海济丰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向卖方购买了6266吨的碳排放量,卖方是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它通过在福建所开发的洋口水电站项目提供对应的减排额度,这样双方就完成了虚拟意义上的碳中和,整个交易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较复杂的碳足迹排查来确定企业的减排额度和实际排放量,对不熟悉的企业来说过程复杂烦琐。

  穆玲玲: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因此我们政府还没有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指标,通过企业自发的一种行为去实现交易。国家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相关一些流程,我们排放权交易所作为这样一个市场机构,我们觉得其实也是有这样一个责任去探索这样一条路出来。

  解说:

  今年10月份,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发起一项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截止到12月7日,已经有36家企业递交了意向函,我们发现,在首批参与的企业名单中,既有在流通渠道母公司有减排要求的跨国集团,还包括很多没有减排义务的内资企业,相对于首笔国内碳中和交易和企业自愿减排行动的种种探索而言,中国企业已多次试水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国际碳交易市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