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缓建"垃圾发电厂" 全民讨论选址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州番禺缓建"垃圾发电厂" 全民讨论选址问题
2009年12月11日 03:23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广州正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图为广州一垃圾填埋场正在填埋垃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12月10日,广州市番禺区表示,暂缓“垃圾发电厂”项目选址及建设工作,并启动有关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的全民讨论。近期广受关注的广州番禺“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风波终于暂告一段落。

  番禺区接受居民和专家的建议,着手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排,以破解“垃圾围城”困局。

  选址工作推迟到2011年1月后进行,重点听取三类人群意见

  12月10日下午,广州市番禺区主要领导与居民代表围坐一桌,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进行了坦诚的对话。

  番禺区表示,鉴于居民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不同意见,番禺区决定在广泛征求民意、科学调研的基础上,重新修编垃圾处理的系统规划,暂缓“垃圾发电厂”项目选址及建设工作。

  据介绍,今后番禺区在建设新的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将重点听取三类人群意见:一类是规划、国土、环保等政府部门,一类是专家学者,一类是市民代表的意见。

  据了解,选址工作将推迟到2011年1月后进行。初步的设想是:政府与居民选定垃圾处理设施的类型后,选出若干个点,进行公示,公开征求意见。估计整个选址过程要到2012年底才能完成。

  此外,番禺垃圾处理的标准也不再是环卫部门“说了算”。对于不少市民担心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具体到每一个步骤如何监测,都将深入进行讨论研究。

  很多居民担心,政府会不会以“全区投票”的方式决定选址问题。

  对此,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说,“全区投票”不能真正体现选址地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并不可行。

  他说,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问题上,番禺区要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必须是真正得到大多数人拥护才能开工。

  政府的表态及工作安排得到了与会的居民代表的支持。

  接受居民和专家的建议,着手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排

  在过去长达一个多月的垃圾处理问题的讨论中,有学者和市民提出,“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是目前政府应该推进的工作。如果将“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的工作做好了,“垃圾围城”的压力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对此,番禺区接受居民和专家的建议,立即着手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排工作,首先将选择洛浦街海龙湾小区、桥南街华景新城小区和市桥实验小学等试点,增设垃圾分类设备和器材,落实末端处理设施,并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以此逐步扩大垃圾分类的收集范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与流程。

  此外,番禺区将试验推广使用厨房垃圾粉碎机等餐厨设备,分流餐厨垃圾。

  有居民代表提出,厨房垃圾粉碎机等餐厨设备目前售价达3000多元,价格太高。

  番禺区表示,他们可以通过与厂家合作的方式,让企业通过增加销量来大幅度降低价格,如果厨房垃圾粉碎机售价降到数百元,番禺就可普及这类设备了。

  还有参加座谈会的代表说,如果“垃圾分类”和垃圾减排做得好,达到预期效果,“垃圾围城”可以缓解5年时间,但应切实防止垃圾分类回收行动因配套措施不完善变成“纸上谈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政府将建立垃圾减排奖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垃圾回收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

  政府与居民双方共同寻找相对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广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翻了一番,目前,全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已高达12000多吨。

  由于受容量所限,预计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将于2011年填满封场,番禺日处理1200吨的火烧岗生活垃圾填埋场也将于2012年填满封场。

  如果不尽快兴建新的垃圾处理设施,再过两年,广州就要出现“垃圾围城”的窘境。

  “我们从头开始,发动全体番禺居民展开大讨论,集民意、深论证。”谭应华说,新建垃圾处理设施,原本是一个“民心工程”,既然现在有这么多反对意见,就应该考虑重新修编垃圾处理的系统规划,并与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探讨,双方共同寻找相对合适的垃圾处理方式。

  新闻背景

  近期,广州市选址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准备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消息传出,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丽江花园、广州碧桂园、海龙湾等众多楼盘小区居民发起了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活动。

  这些社区的居民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污染表示出极大的担心,认为垃圾焚烧将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强烈要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迁址。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