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导视】
歼十战机横空出世,作为试飞员,他曾面对怎样的挑战?
记者:你靠什么保证你的准确,难道靠运气吗?
李中华:这个我觉得更多的是靠你充分的准备。
一场被称为“死亡之旅”的试飞,危急时刻,他创造了怎样的飞行奇迹?
李中华:飞机每一平方米上所承受的压力,这个载荷达到了九千三百多公斤。
记者:在那一瞬间,你对于最坏的结果有心理准备吗?
李中华:跟飞机融为一体,那就是最坏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
“失速尾旋”这道困挠世界航空界的难题,他是如何成功征服的?
记者:你指的是说像螺旋一样下降的过程当中,人还要等?
李中华:对,甚至说你可以闭上眼睛等待。
《面对面》柴静专访英雄试飞员李中华,揭秘歼十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人物介绍】
李中华 48岁 空军特级飞行员
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我国仅有的3名国际试飞员之一
参与了我国新型战斗机歼十的试飞定型
【正 片】
解说:今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0战机首次编队登场,引人瞩目;11月4日,在空军建军60年飞行表演中,歼10战机再次亮相,更是引起了世界媒体的高度关注。自此,历时二十多年被广大军事爱好者誉为“不灭传说”的战斗机,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作为歼10战斗机研制定型的参与者,试飞员李中华,是最早驾驭它的人之一。
纪实部分:柴静看歼十
记者:歼十你飞了多长时间?
李中华:我有十多年了吧。
记者:十多年。你对这个飞机熟悉到什么程度?
李中华:我对这个飞机的熟悉,应该讲非常熟悉。这个歼十的飞机非常好,那么这是一型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生产的这么一种第三代战斗机,那么它的特点就是说,鸭式布局,非常规布局,同时呢具有一定的超视距攻击能力,那么具有良好的中低空和超音速、亚音速的这样的机动能力。
记者:在你的眼里面,这个飞机对你来说是有灵性的吗?
李中华:有灵性,我非常喜欢,上飞机之前要摸一摸飞机,我感觉这个飞机,它就是你飞行员身体的一部分。
记者:摸一摸飞机,我们摸着就是一个冰冷的大家伙,你摸着呢?
李中华:我摸着是温暖的,我觉得它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记者:要是不违反纪律,我能看看吗。
李中华:当然允许你可以上去。
记者:真的?
李中华:可以去看一看,但是在你上去之前,我先上去,我要告诉你啊,我要告诉你哪些不能动啊。
记者:好。
解说:歼十战斗机的诞生,凝结了众多航空工作者的心血。这款战机可与国外先进主流战机相媲美,该机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战斗机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我国的军事装备和国防科技而言,意义非同寻常。
纪实部分:柴静在歼十驾驶舱
记者:我觉得真正坐在这儿,才会知道什么叫战斗机。
李中华:能有所感觉啊,如果说这个系统全部通了电之后,那种感觉更明显啊,到座舱了以后啊,你能看到这个歼十的座舱呢就非常地简洁。它由这么几个信息的显示部分所组成的。第一部分你看到这个玻璃呢这是个屏显,这个屏显就是我飞行过程中的一些高度啊、速度啊、我的航行姿态啊都可以在这里面显示出来。
记者:这是个玻璃屏幕?
李中华:这是个玻璃屏幕。那么信息就投在这个玻璃和远处的视景上面,那么看到的就等于是,既能够看到数据,还能够看到外面的视景。
记者:这个是操作杆吗?
李中华:这是飞行驾驶杆。
记者:这个能握吗?
李中华:可以握一下。
记者:握在这儿,握在这儿,不对。
李中华: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这个驾驶杆看设计得非常精巧,这个精巧就是说它上面有很多的按纽,有很多的开关,那么它为什么设计这么复杂,就是要实现一个理念,在飞行过程中要实现手不离杆,也就是两个手,一个是驾驶杆,一个是油门杆,都不能离开。
记者:我的左手放在?
李中华:左手放在这里,这是一个油门杆。
记者:这是负责油门的?
李中华:油门杆,对。
记者:现在我看你这个战斗机里面这么多的仪器跟按纽,你现在能熟到什么程度?
李中华:我对这个坐舱非常熟悉,你告诉我,想要让我指示出哪个电门是什么位置,我都可以告诉你,闭上眼睛我都可以摸到,而且保证不会有错误。
记者:真的吗?
李中华:是的。
记者:所谓的摸到,那我能考验一下您?
李中华:你考验一下我吧。
记者:你闭上眼睛。
李中华:闭上眼睛。
记者:你现在能直接找到空中启动这个按纽吗?
李中华:就这个嘛,是吧?
记者:再试一次。应急刹车的按纽在哪儿?
李中华:应急刹车这个嘛,是不是,是这个吧,没有问题,这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这个飞机对你来说像是你身体的一个部分吗?
李中华:这个飞机应该讲就是身体的一个部分。尤其在飞行过程中,那么飞机就是人的一部分,人和飞机就是一个整体要达到这样一个状态。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你说任何一个试飞员,不管他的性格多么地张扬,当他坐在这个座位上的时候,他就必须变得很安静,这话怎么理解?
李中华: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上以后,你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你的各种形体语言,你不需要张扬,你需要冷静,你需要让你的大脑和飞机的计算机一样,要高速运转,要能够正确无误地来能够把飞机操作好,那么这个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个时候冷静最关键。
解说:冷静对一位普通的飞行员来说至关重要,对一位随时与危险相伴、与死神“对阵”的试飞员来说更是如此。在对歼十的众多次试飞中,李中华对2003年12月1日担任的那次“低空大表速”的试飞印象最为深刻。这是歼十战斗机试飞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形象地比喻,“低空大表速”就像我们迎着风、骑自行车,骑得越快,阻力就越大,它要求飞机在低空高速飞行,检验的是飞机结构的极限强度。这个飞行非常容易出现震颤。
记者:那这个飞机会是个什么状态呢?
李中华:飞机就很快地抖动,那么抖动以后,飞机一抖动的话,我所有的机体的各个部件都在抖动。包括我的尾翼啊,我的平尾啊,我的垂尾都在抖。
记者:抖到多剧烈呢?
李中华:那么抖的过程中,可能会把飞机这个机翼抖掉,会把飞机抖散。
记者:那飞机就解体了吗?
李中华:对,在试飞过程当中,飞这个低空大表速,飞机解体的这种先例很多。
记者:那里面的人?
李中华:基本结果都是机毁人亡,没有办法出来。
记者:不能跳伞吗?
李中华:你跳出来也是散了。
记者:怎么会散了呢?
李中华:当时那个气流载荷非常大,就像说我们在一个快速急驶的一个汽车上,我如果扔出来一块豆腐一样,很快就会被气流就会化成粉沫,那么飞机的这个解体的过程,在那种颤振的过程中,或者瞬间,就抖得你自己已经没有知觉,很快就是说和飞机一样就散掉了
解说:也正是因为飞行员无法实施自救,因此“低空大表速”试飞被称为是试飞员的“死亡之旅”。在国外的“低空大表速”试飞中,就曾发生过五十多起飞机空中解体,飞行员无法生还的惨剧。
记者:您在之前看过比如说那些失事的飞机的录像吗?
李中华:我看过呀。我不但看过这些飞机的录像,我还到那些,像我在俄罗斯的时候,我还到很多为飞这个大表速的这个科目,牺牲的那些试飞员那个坟墓上去过,试飞员那个烈士陵园我都去过呀。
记者:您在那看见什么了?
李中华:我看见的是他们牺牲背后那种,传承的那种精神,我确实很感动。我觉得这一个民族需要那么一帮人,要为着一个事情要执着地要追求下去,那么我看到的在俄罗斯,是为着这一个科目,牺牲的不只一个飞行员,而且我也看到就是说,他们的父亲牺牲了,儿子接着当试飞员,还在飞,我还看到有一个,就是说父亲牺牲了,儿子试飞员也牺牲了,一个老太太她的,他妈妈在他墓地里,给他们做活动,做祭奠的时候这个场景。所以我觉得这是很让我感动的。那么做试飞,做航空的这种探索必须有一种牺牲精神。
记者:但是在你真的要飞这个科目之前,你能忘掉这些你看到的东西吗?
李中华:那必须要忘掉,如果不忘掉这些事情,你做不成的,我觉得这个靠什么忘掉,你就要靠你事先的一些准备,要进行一些,更多的一些质疑。我跟技术人员之间,我经常要跟他们要质疑,要给他们提问题,要发现他们的问题,要找他们的毛病,同时我要让他们找我的毛病,我们要进行,建立一种沟通,要进行争论。那么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认定了没有问题,可以往前飞,是安全的,尽管这种情况并不是100%的可能,我觉得是可以往前飞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