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伤害着世界发展,同时也催着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不利于老牌发达国家的变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因素”进一步牵动着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2009年以来,连美国人也在借用中国的“软实力”语言,说美中要“求同存异”、“同舟共济”!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国际责任十分沉重。因此,外交上必须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当前,有三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需要冷静思考和应对:一是“韬光养晦”战略是否已经过时。二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意义和影响。三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关于推动中美“共管世界”(所谓G2)之类的议论。
“韬光养晦”:不过时
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国际地位已举足轻重,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中国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事实。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还处在世界的第97位,到本世纪中叶,我们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时代变迁的新时期,中国仍然需要坚持“韬光养晦”战略,增强“有所作为”意识。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中国坚持奉行“韬光养晦”战略,说白了,“韬”的就是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光”,就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光”,就是高科技跨国界迅猛发展的“光”。我们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很可能丧失我们需要的“光”,“养晦”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有所作为”的分量也要相应增加。如对贫困国家的援助,有选择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推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主动参与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等。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系列的活动,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积极而又冷静的出色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有所作为”,甚至自我陶醉,鼓吹要“大有作为”,说过头的话,做过头的事,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领导”作用,那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和不必要的对抗,从而影响乃至破坏“韬光养晦”的大局。
“中国模式”:不提倡
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这些大政方针的优越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参考价值,但中国从来都不赞成提倡什么“中国模式”,更没有鼓吹什么“普世价值”。我们始终认为,如果有什么“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话,那就是每个国家都有权按照自己的国情参照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包括“华盛顿共识”的可取之处)创建和制定自己的国家制度,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现在热衷于谈论“中国模式”、“普世价值”的专家学者中,很多人是出于好意,也不缺乏严肃的研究。然而,的确有一些人别有用心,向中国发射糖衣炮弹。如果我们也跟着炒作,可能正中奸计。60年来,中国没有在骂声和围歼堵截中倒下;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千万不能被糖衣炮弹击中。
“中美共治”:不赞成
现在国内外都有一些人在议论构建和推行G2、G3和G4,视中国为每一个集团里的重要一员。
G2不可行!温家宝总理11月18日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表示,中方不赞成有关“两国集团”的提法,因为中国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中国主张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决定,而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
G3指的是中美日共管亚太。这是日本方面的一厢情愿,也万万不可呼应。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的一贯政策,而且将招来东盟、韩国、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等的普遍反对。
G4(美国、中国、日本和欧盟)当然也不合适。这好像对中国“情有独钟”,但实际上用心不良。它“逐出”俄罗斯,“甩开”加拿大,无异于把中国“提升”为超越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新发达国家”,不但改变了中国身份,而且会在发展中大国之间制造矛盾和对立。
新的大国组合千头万绪。中国应该把“金砖四国”和G20作为重点,加强合作,力争有更多作为。前者是发展中大国的新兴组合,今后可以逐步发展为4+X(即“金砖四国”加上墨西哥、南非或其他发展中大国)。G20 实际上是老牌发达国家同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话的平台,有利于推动广泛的国际合作和立场的协调,有利于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世界大局。(王嵎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