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保厅:房价不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浙江人保厅:房价不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
2009年12月06日 15: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12月6日电 (记者 汪恩民)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蒋文潮今天在参加“2009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时告诉记者,房价已经不再成为制约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

  政府求贤若渴 打破房价壁垒

  “刚毕业的时候,我想到温州找工作。可是,最后只能无奈放弃。”某大学研究生张伟告诉记者,他当时已经成功应聘当地一家大型制药厂的科研岗位。“温州不断攀升的房价,让我几乎无法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何不到房价低一点的地方,不就是一份工作吗?”

  然而,随着近几年政府对人才引进的重视,这一切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蒋文潮告诉记者,房价如今不再是制约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对于高层次人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浙江很多城市都推出了人才公寓,并给予高层次人才一定比例的住房补贴。”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下了不少工夫。如湖州师范学院明确表示,对于特聘教授给予购房补贴90到95万元,科研启动费10到14万元。浙江大学对人才除了开出6到15万元的年薪外,也承诺将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嘉兴市组织部长杨立平昨天在2009年“星耀南湖”人才科技对接交流会开幕仪式上就向来嘉兴的专家院士、海归人才发出了盛情的邀请。“嘉兴市将提供‘保姆式’的全套服务,百纳海川,招才引智。我们将‘高薪’请人才,只要有意者带着技术、带着项目、带着资金来到嘉兴创业,最高可获当地财政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为人才送上第一桶金。”

  对于来嘉的高层次人才,嘉兴也是毫不吝啬。据了解,参与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推介工作并成效明显的海内外组织或个人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而如果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在嘉兴购买首套住房得,财政给予最高30万元的购房补助。

  此前,在“2009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上,杭州市长蔡奇也承诺,杭州将对海外留学人员来杭州创业给予同等享受市民生活待遇。“凡持有‘留学人员工作证’加‘专家证’的海外留学人员,在出入境、购买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

  蔡奇还承诺,杭州将对海外留学人员来杭州创业给予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杭州推出代办员制度,政府安排专人帮助海外留学人员创业企业代办审批手续,提供经济租赁房、专项用房,凡符合条件的海外留学人员都能申请等。”

  “高房价对人才流动固然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不再是根本作用。”面对各地政府的高招,蒋文潮作出了这个总结。

  和谐:人才流动的“适位”准则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一个游戏,那就是围着一圈凳子抢位置。凳子永远是少一张的,所以每个人都活在没有位置可坐的恐惧中。”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叶佳告诉记者,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他更关心的不是有没有位置,而是哪个位置坐着舒服。“这就是需求层次的理论。对于高端人才来说,找一个工作并不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困难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城市氛围,这就包括城市的生活品质。从广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和谐。”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董嘉明告诉记者,此次前来应聘他们单位的人才,很多就不是冲着高薪水而来。“一个正在上海一家金融单位工作的硕士生,她的年薪是十二万,而到我们这里只有七万。她说选择到我们这边来工作,一方面是喜欢杭州的城市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男友在杭州工作。”

  “我不喜欢上海的氛围,高节奏的生活没有太多的人情味。”前来应聘的上海市民小陈告诉记者,他虽然是上海本地人,但更想到杭州寻找工作机会。“我喜欢杭州西湖的人文情怀,喜欢在西湖边的茶馆里静静享受一个下午。物质并不能满足一个人内心的需要,对于我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

  平台:互补需求催生的金字招聘

  “浙江连续七年到上海招聘高端人才,是因为上海有人才集聚的优势。”蒋文潮告诉记者,两地之间存在着需求的互补。“人才在上海产生,但上海不一定适合他。浙江却有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蒋文潮表示,对于浙江来说,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教育和卫生是最需要引进高端人才的领域。“特别是制造业,浙江的汽车制造和造船业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人才。上海恰恰就储备了很多这方面的人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才的储备。”

  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这次招聘会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我们出动的都是拥有拍板权的决策层。”据悉,本次洽谈会共有260余家单位参加,招聘岗位3200多个。

  “我们很重视这个平台的打造。”蒋文潮表示,这个招聘会已经成为一个金字招牌。“每年我们还没有过来,就有很多人才和学校给我们打电话。”记者了解到,浙江连续六年通过这个平台,共与六千名人才达成了意向。(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