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彭志龙日前撰文指出,我国居民消费计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四个方面存在缺陷,但总体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计算结果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其中,居民消费中灰色支出的数据难以搜集。在住户抽样调查中,由于居民不愿填报一些灰色支出,如就医、上学和求职方面支付的礼金、择校费、赞助费等,造成消费统计有所缺失。(12月3日中国广播网)
所谓“灰色”消费,乃就医、上学和求职方面支付的礼金、择校费、赞助费等。不难看出,和其他颜色的消费相比,“灰色”消费虽然也付出了真金白银,却没有消费“发票”,更谈不上什么消费者的地位和权益。而且,因为“灰色”消费本身的色调晦涩而尴尬,当然也就羞于见人,害怕见光。在正常的消费中,买还是不买,当然应该由消费的一方说了算才是,但在“灰色”消费领域,消费者却没啥发言权,哪怕你有一百个不情愿,还是得乖乖“埋单”。
的确,无论是就医,还是上学、求职,不是事关生命、健康,便是关乎事业、前途,对于任何人来说,这些恐怕都是人生中最宝贵也最重要的东西。在这些地方花些钱,要说还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相比其他颜色的消费,“灰色”消费还真有望获得更多回报。
事实上,尽管可能心有不甘,但假如“灰色”消费了,便能上好学校,便能获得好工作,甚至还能占得先机,难怪人们会要争先恐后地高价“抢购”了。而在现实中,“灰色”消费不仅并非人人消费得起,甚至不是有钱就有资格消费,假如关系不到位,还真有可能发生有钱却无处消费的尴尬。
不过,“灰色”消费的卖家说白了其实是无本买卖,本质上就是在进行权力寻租,这样的消费色调大有市场,显然并不正常。不仅如此,当有限的收入,还要为医疗、教育等“灰色”消费领域留足筹码时,人们正常的消费必然要遭到或多或少的挤压。
五彩缤纷的生活当然令人向往,消费五颜六色也的确是人们生活改善的标志,不过,消费的五颜六色中,恐怕不应有“灰色”的一席之地。要想让消费真正回归本色,恐怕还应在约束“权力卖家”上狠下工夫。吴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