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荷花苒苒香
——朱镕基关心福建京剧事业和传统文化纪实
编者按: 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暨福建京剧院建院六十周年系列活动明天在福州拉开帷幕,包括国家京剧院在内的京津沪吉四地6家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将为福建人民献上10余台精彩京剧剧节目,这是福建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盛会。
福建省在推动海峡西岸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中,历来十分注重保护和弘扬京剧国粹及其他传统戏曲艺术。福建京剧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享誉京城的《真假美猴王》到刚刚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的《北风紧》,60年来,福建京剧院在经过发展、沉默、再繁荣的曲折路程后,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变化。这其中,有一位可敬的长者,他的谆谆教导、殷殷期盼、亲切关怀,为福建京剧艺术再次迎来春天倾注了汗水和心血,给予福建京剧院的同志们以莫大的温暖和力量。他就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今天,在福建京剧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本报特发表《风入荷花苒苒香》一文,让我们将这种关怀化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峡西岸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引子
“咚咚咚咚——”,鼓声急促,锣声激荡。施宜生一身素白,跪于台前:“奈何是养育恩、知遇恩,两难相顾,留下这千古遗憾永长存。”
金主在一旁喝令:“斩!”
转眼,施宜生的岳父——金国大将军死里逃生,向金主禀报宋金议和。金主急呼:“召回来!”然而迟了,“锵”的一声,施宜生人头落地。幕后咏叹:“召不回来了……”
灯光渐暗,京胡低鸣。幕后长吟:“雪为棺兮洁身葬,北雁南归兮痛断肠。”
台下寂静,等到演员谢幕,全场方才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许多观众一边叫好,一边拭泪。
这是《北风紧》的最后一幕。如此盛况,福建京剧院的演员们已经久违了。在沉寂20年之后,剧院迎来新的生机。
一次次的谢幕,让台上台下的演职人员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一次次响起的掌声,让京剧院这帮年轻演员们充分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和希望。激动之余,他们没有忘记,这掌声,应该献给一位可敬的长者;他们也不会忘记,2007年4月28日在福州的那个夜晚,一位年近八旬的长者在看完两个小时复排初演的《北风紧》后,对着座无虚席的剧场,一气呵成、汗流浃背点评了42分钟;他们更不会忘记,这位长者几年来对他们的谆谆教导、真诚帮助和殷切期待,“你们素质很好,但要刻苦,一步一个台阶,磨炼自己的艺术,我对你们是寄予厚望的!”
这位长者,就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京剧知音朱镕基。
一 结缘
“我之所以愿意当福建京剧的‘吹鼓手’,一方面是亲身体会到福建省高度重视文艺建设,保护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急于想提高福建京剧院年轻演员的水平。文化事业,是一个影响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福建京剧院有这么多年轻演员,非常难得!”
京剧,是朱镕基退休后的最大爱好。而福建京剧院,是朱镕基近年来最关心的京剧院团之一。他与福建京剧院结缘,得从2006年春天说起。
阳春三月,朱镕基来到厦门,听说福建有个办了近60年的京剧院,而且大部分演员都是年轻人时,很感兴趣,想看看他们的水平。于是,福建京剧院副院长金于贤带上3名年轻演员,来到厦门,作一场小型演出。
金于贤回忆说,过去总是觉得朱镕基十分威严,但没想到他比想象中随和、亲切得多。演出结束后,朱镕基走过来细细问起京剧院的情况,连声说,想不到“偏远”的福建,还保留了这么个京剧院,很不容易,而且多数演员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更不容易。
3月23日,朱镕基从厦门来到福州,下榻鲤鱼洲宾馆。刚落脚,他就请福建京剧院的演员们过来。京剧院原先只派了几个主要演员,但朱镕基说,叫大家都来吧。于是,院长刘作玉一下子带去了30多位演员,几乎都是“80后”。
演员们都很紧张。朱镕基见到这么多年轻演员,兴致很高,朗声说:“都过来握握手,要争先恐后嘛!”朱镕基一边握手,一边问名字,很快就把大家记住了。
握过手,他马上请大家逐个唱一段,自己坐在台下,认真地听,一同坐着听的,还有几位京剧行家。
等演员们一个个唱完,朱镕基请来院长刘作玉,与同来的京剧行家一起,对每个演员一一做了点评:张美超的嗓子好,但还要努力学习!李海宁唱《凤还巢》,报的是梅派戏,但唱得没有梅派味道,我觉得她适合唱荀派……朱镕基的点评一丝不苟又入情入理,不知不觉,演员们由紧张变成了佩服,“没想到总理比传闻中还要内行!”
临别时,朱镕基还鼓励说,福建京剧院有这么多年轻演员,非常难得,天赋高、条件好,但还是缺少点功夫,身段硬了一点,表情板了一点,与乐队的配合差了一点。我这不是批评,而是真心指出不足,是希望你们提高。
回忆这段往事,院长刘作玉和演员们都十分激动,朱镕基对京剧的爱,对他们的关怀和期待,大家都有深切的感受。
京胡名家燕守平说,朱镕基对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十分关心,那天虽然说了很多不足,其实心里挺高兴,认为这是一些好苗子。现在,京剧最迫切的问题是继承,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像福建京剧院这样,以年轻人为主的京剧院,全国很少,将来弘扬国粹,要靠他们。看到京剧事业后继有人,朱镕基很开心,也很看重。
“我切身体会到福建对文化的重视”,“福建是文化大省!”
这几年,朱镕基花了许多时间了解福建京剧及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省文化厅的几位专家说,省里对京剧和传统文化真切的关心、实在的支持,令朱镕基特别赞赏。
2006年在福建期间,这位年近八旬的长者,不顾劳累,几乎把福建地方戏各个剧种都看了个遍,包括闽剧、莆仙戏、梨园戏、歌仔戏、南音、木偶戏等等。有个脚踏鼓的节目,他看完后还连说大开眼界。他说,福建的传统文化保护得非常好,这么多老剧种都保留下来,真难得。
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夏慧华说,朱镕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不仅对京剧情有独钟,而且对各种地方戏剧都十分喜欢。
政府要给传统戏剧以实在的支持,这是朱镕基一再提倡的。当他了解到福建京剧院排练挤在旧礼堂里,演大戏租不起剧场时,就立即找来省领导商议说,现在是市场经济,租一个剧场要好几万元,这个负担太沉重。要想办法给福建京剧院一个剧场,让年轻演员有更多锻炼和演出的机会。京剧国粹需要政府扶持,先扶持再慢慢让他们成长,开拓市场。
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因为福建京剧院院部和旧礼堂太挤,没法盖,市内一时也没有合适的空地,省里决定将20多年前建成、如今闲置的凤凰剧院改造利用,重新装修。2006年11月,位于西洪路的凤凰剧院按照戏剧演出的要求,开始翻新。
朱镕基也一直在关心此事的进展,他高兴地说,旧物利用,挺好!他还说,下次再到福州时,一定要到新剧场看一出京剧院的戏。
2007年3月,朱镕基再次来福州时,新凤凰剧院已经竣工。剧院不大,但紧凑温馨,上下两层,观众席位743个,灯光音响齐全,舞台台口宽14米,进深16米,属中型舞台,适宜戏剧演出。
4月28日,朱镕基兴致勃勃地来到福州新凤凰剧院,观看了福建京剧院的演出。
崭新的剧场,亮丽的舞台,振奋的演员,朱镕基看了开心地说,福建京剧院仅仅经过一年的时间,就“一步登天”,有了新剧场、添了新行头。福建的六个省级院团都拥有自己的排演场所,我非常高兴,这主要是得益于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今天演员演出的时候,精神焕发,我看到了福建京剧院的前途无限美好。
今年8月,朱镕基在京会见将于今年底赴福建展演的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吉林省京剧院等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的负责人时,饱含深情地说,我之所以愿意当福建京剧的“吹鼓手”,一方面是亲身体会到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省领导高度重视文艺建设,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另一方面也急于想提高福建京剧院年轻演员的水平。文化事业,是一个影响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朱镕基感慨地说,福建经济实力不是十分雄厚,但是个文化大省,很不容易。我为他们总结了三条经验:一是历届领导重视文化,保护传统,保存福建文化特色。这点我有切身体会,光传统剧种我就可以数出几十种。没有领导重视、牢抓不放是做不到的。
二是非常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福建京剧院,演员是百分百发工资,没有一下子就推向市场。
三是注重院团基本建设。一团一个剧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三条经验,是可以推广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