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校长们敢推荐怪才上北大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州日报:校长们敢推荐怪才上北大吗?
2009年11月17日 06:03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倘若校长推荐的都是些不用推荐、凭自身实力也能考上北大的学业优秀者,那这样的推荐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突破作用呢?

  令人关注的北京大学“校长推荐制”名单揭晓了,结果全国39所中学获得北大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16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对这39所中学及其校长姓名进行公示。

  从一开始的备受质疑,到现在的敲定最终名单,北大最终还是在争议声中将“校长推荐制”坚持下来了。纵观这39所中学,仍难打消公众心中的疑惑:为何江苏省就独占10所,而有些省份却一所都没有?为何获推荐资质的都是城市的中学,这是否涉嫌歧视农村中学,从而加剧城乡教育不公?

  表面上看,公平、公开、公正,似乎仍是公众关注“校长推荐制”的焦点所在。诚然,北大将自主招生权直接交给中学校长,由中学校长来决定谁能直上北大,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挑选?在几乎同等的条件上究竟选谁?这确实关乎公平、公正的问题。但任何一项改革,最初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北大实行的“校长推荐制”,能否对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形成冲击,为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摸索出一条可行性道路,从而为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提供示范,这才是其改革的根本所在。

  其实,和现在很多学校的自主推荐相比,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只不过是将其实名化、制度化而已,明确由校长推荐,量化到具体名额的分配。环顾一些世界名校的招生,多数都是采用推荐制,校长、教授、校友,以及学生本人,都可以推荐或自荐。我们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已长达7年之久,但至今仍未取得社会认同,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各高校并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各有特色的人才选拔观,“偏才”、“怪才”仍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现有的自主招生也没有对高考形成突破,所谓自主招生不过是由“一考定终身”转换成“一面定终身”而已。

  那么北大公示的这39所中学的校长,敢推荐“怪才”、“偏才”上北大吗?恐怕未必。其一,他们不敢拿自己的学校作赌注,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公信力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因而他们宁愿推荐眼中的“好学生”,也不会拿“怪才”、“偏才”冒险;其二,北大自主招生的对象或许并不针对所谓的怪才、偏才,因为其自主招生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学业优秀”。而按传统思维来看,“怪才”、“偏才”并不在学业优秀的学生之列。

  倘若校长推荐的都是些不用推荐、凭自身实力也能考上北大的学业优秀者,那这样的推荐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突破作用呢?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校长敢推荐“怪才”、“偏才”上北大,校长推荐制就有意义,就是一种突破。而是说作为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校长推荐制应该体现自主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所谓自主性就要有打破惯例、拿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勇气,所谓公共性则要求高校在生源选择上兼顾公平性,比如向农村学校适当倾斜,向那些平时很难得到推荐上北大机会的非名校倾斜。

  鉴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和学校自主推荐存在着不少的积弊,一些高校实行的“联考”和“实名推荐制”都被视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新尝试,以期形成涟漪效应,为高考改革提供参照。遗憾的是,从北大公示的校长推荐制来看,高校的自主招生目前还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李龙)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